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跨艺术研究的方式,分析日记作者安妮·弗兰克在大众媒介中的形象变迁,进而揭露这则少女神话所隐含的主流性别文化症候。
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其日记中显露出来的人性光芒一直为人所称道。随着时代演进,安妮不但成为六百万犹太受害者的象征,而且逐渐被简化为一座受到众人膜拜的普世圣像。聚焦于此改编和文化现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这则少女神话的建构符码进行分析:
第一章重读日记原稿,包括A、B和C三个版本,尝试找出安妮神化形象形成的根源。本文认为,安妮在原日记中以重写和改写的方式对自我形象进行重构,她于文本中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多面性。但是她的父亲在安妮修改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使得后世对安妮和《安妮日记》单一化、简单化和理想化的解读成为可能。
第二章运用酷儿理论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重审安妮银幕形象的建构。在经典电影版中,安妮纯真受害者的银幕形象在一场罗曼史中被形塑,所谓少女偶像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意味着善良、乐观和宽恕的理想女性气质。
第三章主要尝试对新时代的安妮形象建构作出批判性的诠释。2001年的电视剧版表面上是以一种历史化和犹太化的再现手法对安妮的失实形象进行修复和修正,但实际上其神话的修正却是通过另一种对少女的刻板再现得以实现。最终,这个拥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少女作家仍然被禁锢在主流性别文化的权力网络中,其欲望的再现困境始终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