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胃癌风险人群对胃癌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认知、筛查行为现况及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编制胃癌风险人群胃癌筛查意向问卷,构建胃癌筛查意向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筛查意向的社会心理学因素。方法(1)现况调查。2018年5月-10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省11所三级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1267名胃癌风险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胃癌危险因素、预警症状知识及筛查行为及态度问卷进行调查,以了解胃癌风险人群胃癌认知、筛查行为现状。(2)编制问卷。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根据计划行为理论问卷编制框架拟出访谈提纲,对衡阳市社区10名胃癌风险人群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以获得胃癌筛查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以此为基础,从筛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四个方面编制胃癌风险人群胃癌筛查意向问卷。根据专家咨询反馈意见及专家内容效度评定结果筛选、修改条目,并选取200名胃癌风险人群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区分度及信度,确定施测问卷。(3)构建胃癌筛查意向模型。2019年2月-7月,使用施测问卷对475名胃癌风险人群进行调查,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进一步筛选条目,再对各维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潜变量对筛查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1)共回收有效问卷1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3.92%。胃癌风险人群对胃癌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认知水平较低,平均得分为(5.99±5.27)分(总分22分)。68.7%的人处于低知识水平,8.7%的人处于高知识水平。79.0%的胃癌风险人群认为胃癌能被预防,74.5%的人认为胃癌能通过筛查被早期发现。不同年龄分布、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收入、胃癌家族史、胃部相关疾病的风险人群胃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P<0.05)。共207位(17.4%)胃癌风险人群进行过胃癌筛查,有大学及以上的教育水平、收入>5000元、有胃部相关疾病的人群更有可能进行筛查(P<0.05)。(2)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取了6个行为信念:有利于早期发现胃部疾病、有利于早期发现胃癌、有利于早期发现胃癌并及时得到治疗、使用胃镜进行胃癌筛查会带来痛苦、胃癌筛查花费比较高、胃癌筛查会有不好的检查结果;4个规范信念:家人、配偶、社区医生或门诊医生、朋友;6个控制信念:胃癌筛查花费高、胃癌筛查医保不可以报销、进行胃镜筛查的过程不舒适、没有症状、医生没有建议去做筛查、做胃癌筛查不便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形成了4个维度(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愿),共24个条目的问卷,经专家内容效度评定后删去2个条目,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1,问卷水平的全体一致性内容效度为1,总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44。(3)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3个条目被删除后,获取4个公因子,与理论设想维度一致,累积解释总方差66.31%。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条目标准化因素负荷值均较好,各维度的组成信度为0.725-0.887、平均方差提取量为0.469-0.611,四个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878、0.831、0.840、0.723,问卷总克朗巴哈系数为0.796。胃癌风险人群胃癌筛查意向平均得分为(68.29±6.74)分,19个条目均分值为(3.59±0.35)分。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均较好,此模型解释了胃癌风险人群胃癌筛查意向的36%,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对筛查意向具有显著作用,作用系数分别为0.487、0.151。结论(1)胃癌风险人群对胃癌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认知水平较低,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收入、胃癌家族史、胃部相关疾病是胃癌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胃癌风险人群对胃癌筛查大多持积极态度,但胃癌筛查率仍较低,教育水平、经济收入、胃部相关疾病是影响筛查行为的因素。(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胃癌风险人群胃癌筛查意向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探讨风险人群胃癌筛查意向的社会心理学因素。(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理论模式与数据资料相适配。本研究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在胃癌风险人群筛查意向领域中的应用,即筛查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筛查行为意向具有直接正向促进作用,主观规范对筛查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增强风险人群的感知行为控制及促进积极态度可作为筛查意向及行为干预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