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曲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临床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曲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直肠外科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实施的肝曲结肠癌行D3根治术/CME且符合入组标准病例,参照第七版日本结直肠癌规约对大肠癌淋巴结进行统计及标记,分析它们淋巴结转移规律。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阳性例数/总例数)×100%。结果:1.入组3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175例,转移率为51.4%,N1、N2、N3三站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6%、6.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因素分析:术前血肿瘤标记物(CEA carinoembryonic antigen)水平、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体类型与肝曲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相关(p<0.05);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与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相关(p>0.05);3.肝曲结肠癌中No.223组淋巴结阳性率与T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No.206组淋巴结阳性率与T分期及肿瘤部位有显著相关。结论:1.肝曲结肠癌出现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未分化+低分化、溃疡型+浸润型、肿瘤浸润深度达T3+T4、术前血清CEA水平高。2.当肿瘤为未分化+低分化、T3+T4期的患者应可能出现跳跃性转移。3.肝曲结肠癌No.223组淋巴结出现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低分化+未分化及T3+T4期;No.206组淋巴结出现转移的危险因素为:T3+T4期及肿瘤位于横结肠近肝曲。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贵州电网4A统一安全管控平台展开,在4A统一安全管控平台已实现账号统一管理、集中认证、统一授权和集中认证的基础上,提出4A统一安全管控平台应用进一步深化的途径,
目的对比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情况,提出医院质控监控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与抽样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
压力管道的裂纹产生是其最为危险的缺陷之一,也是压力管道出现各种事故的主要的原因。在进行化工生产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状况下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产生因素提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