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政党制度因其合作的特色而全然有别于西方的竞争型政党制度。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如果从政党政治而非执政党的视角看,其主要职能就是参政议政。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所具有的高层次性和参与性,规定了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范围和程度;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则直接体现了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内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有效性。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探讨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发生作用的方式、现状和效果。作者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民主党派的团体提案为分析样本,收集了浙江省级各民主党派近十年的团体提案,并运用公共政策科学以及公共选择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等作为分析研究工具,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多层次分析以及详实的案例剖析,从而得出有关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系列结论。本文以真实、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将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真实情形展现出来。同时从对数据和案例的解读中,分析在我国现有体制和目前的发展阶段,民主党派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所具有的参与空间和可能发挥的更大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利益聚合或信息整合的作用、类思想库的作用、利益制衡的作用和跨部门合作平台的作用。并对民主党派如何提高政策参与的有效性作了初步的探讨。作者认为,本文的新意在于尽可能避免了如下两种倾向——或以西方的某些理论或观点进行生搬硬套的解释,或是囿于某些意识形态的局限和干扰,而更多地从学理剖析和实证分析的双重视角提出观点。这在中国政党制度和民主党派的研究领域尤其显得重要。由于立足现实,本文的分析和观点对于更清楚地认识民主党派的参政实践应该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民主党派拓宽参政思路以及提高政策参与的有效性或许会有一定的启发;对参政党的理论研究,本文或许也多多少少能增添一点新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