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作为推进国际货币体系走向阶段性合理化主要基础的区域性货币同盟,在世界各地正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开。区域性货币同盟实践首先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主权国家间走向货币同盟的条件是什么?现有文献对货币同盟形成条件的种种认识存在不一致和矛盾之处。论文在批判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围绕该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理论探讨。欧洲经济与货币同盟(EMU)被作为主要的实证案例来检验和印证理论分析结果。
论文首先通过透视货币发展史,回答“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常态是如何在货币演进中逻辑地、历史地形成的,从而了解“国家货币”出现的历史合理性、逻辑必然性和其包含的效率损失,进而理解超国家“共同货币”的出现为何是那么困难,但又为何应该出现。同时,论文将分析历史上出现过的两个货币同盟典型案例,着重分析其产生条件和失败原因。
论文然后将展开对传统“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批判性研究。不仅指出OCA诸标准间的替代、交叉、因果和矛盾关系以及标准本身的内生性问题,同时还指出产生于60年代的OCA理论具有由其鲜明的凯恩斯主义特点带来的理论局限性。在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最优货币区标准体系”。应该说,对OCA理论局限性的认识,将提醒人们反思用OCA标准判断货币同盟形成条件的惯常做法,重新认识传统OCA理论的政策适用性。
OCA理论关注的仅是货币同盟的宏观调整成本,分析货币同盟形成应对成本和收益有全面考虑。但现有文献存在对收益的外溢性和网络外部性考虑不足、分析时有遗漏或不可比等问题。论文接下来将针对这些不足,从国家利益角度对货币同盟各项收益和成本作出进一步全面细致分析,提出“货币同盟各项收益成本特征的综合分析归纳表”,归纳出“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并提出“改进了的成本收益条件”。论文由此认为单经济收益就足以说明为何EMU能生成。
随后,论文将构建一个简单的两国形成货币同盟的宏观博弈模型,来分析国家加入货币同盟行为的直接相互作用。从国家间利益角度说明:(1)“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状况可以理解为一个“协调失败”和“合作失败”类的纳什均衡;(2)为克服“协调失败”和“合作失败”促使货币同盟形成,区域性制度建设和国家间政策共识达成的条件十分重要。EMU的实现可以理解为是欧洲国家为实现货币同盟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克服“协调失败”和“合作失败”,走出不良纳什均衡的结果。区域制度建设和政策共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为全文的一个补充,论文接下来从国家利益的微观基础角度来分析说明,由于货币同盟的净收益分配面广,分配相对均匀和对称,一国在决定是否加入货币同盟时,可以主要从国家整体利益角度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和判断,而不必额外关注国内利益关系的可能变化对加入货币同盟政策选择的影响。
最后,论文简单讨论了本文的分析和结论对“亚元”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