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溢油污染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80CST燃料油成分进行了测定,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置于不同浓度燃料油水溶液、溢油分散剂和燃料油-溢油分散剂混合溶液中,在暴露第0、3、7、15 d取样,15d暴露实验后进行6d的恢复实验,取样,研究燃料油及溢油分散剂暴露对牙鲆幼鱼肝脏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水平(Lipid peroxidation, LPO)、血细胞溶酶体膜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暴露第15 d与恢复第6d对牙鲆幼鱼血细胞造成的DNA损伤,以探讨燃料油、溢油分散剂对牙鲆的毒性效应以及溢油分散剂的使用是否会降低燃料油对牙鲆的损伤。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溶酶体膜稳定性分别通过测定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血细胞中性红保留时间(Neutra red retention time, NRRT)来判定。结果如下:1.180CST燃料油成分的测定180CST燃料油主要正构烷烃含量为83.46%,主要多环芳烃含量为4.35%。2.燃料油水溶液对牙鲆幼鱼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牙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对不同浓度燃料油暴露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且同一种酶活性在不同的时间对燃料油暴露的响应也不同,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评价燃料油水溶液对牙鲆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燃料油水溶液浓度增大,牙鲆幼鱼受到的影响增大:血细胞溶酶体稳定性随着燃料油水溶液浓度增大降低(P<0.05),解除污染后低(0.001mg/L)浓度组中性红保留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0.010mg/L)、高(0.100mg/L)浓度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燃料油水浓度为0.001mg/L时即可对牙鲆血细胞造成明显DNA损伤,暴露第15d,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血细胞DNA损伤为中度损伤,高浓度组为重度损伤,恢复6d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组恢复至轻度损伤,高浓度组恢复至中度损伤。3.溢油分散剂对牙鲆幼鱼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牙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对不同浓度燃料油暴露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评价溢油分散剂及燃料油对牙鲆幼鱼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燃料油水溶液对牙鲆幼鱼影响最大;溢油分散剂对牙鲆幼鱼有一定的细胞毒性,降低血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但毒性远小于燃料油本身,向燃料油水溶液中加入溢油分散剂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燃料油对牙鲆的细胞毒性。溢油分散剂能够减小燃料油对牙鲆幼鱼造成的DNA损伤,但有可能影响牙鲆幼鱼DNA自身的修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