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临床调查研究方法,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VVC易复发证型,同时对RWC致病菌株进行病原学检测,探讨中医证型和病原学的关联,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病例均来源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共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RWC患者80例。对所有病例按照“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四诊信息采集表”进行问卷调查,由同一中医主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并对其中44例受检者的白带进行假丝酵母菌菌株培养及鉴定,探讨RWC中医证型与致病菌株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调查共收集确诊为RWC的患者80例。年龄从20-47岁,平均年龄33.41±6.98岁,27-33岁者33例,占41.2%;职业分布中普通职员25例,占31.3%;避孕方式中使用避孕套者36例,占45.0%;饮食习惯中嗜食辛辣(27例)煎炸、炙烤类者(30例)共占71.3%;抗生素使用情况,近1月使用者29例,占36.3%;发病月份,4、5、6、7、8月份共61例,占67.5%;发病时间,月经干净后7天内复发者38例,占47.5%。2. RWC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湿热下注证38例,占47.5%;脾虚证30例,占37.5%;湿毒蕴结证9例,占11.2%;阴虚夹湿证3例,占3.8%,肾阳虚证0例,占0.0%。3.对44例患者进行假丝酵母菌菌株的培养及鉴定,检测结果示:白假丝酵母菌37例,占84.1%;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占9.1%;未检出真菌者2例占4.5%;大肠埃希菌1例,占2.3%。4. RWC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相关性研究示:RWC不同证型间致病菌株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RWC患者的发病年龄从20-47岁,以27-33岁组最多,占41.2%,提示RWC好发于育龄期性活跃阶段的妇女。2. RWC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湿热下注证为最常见的临床证型(占47.5%),脾虚证次之,湿毒蕴结、阴虚夹湿证较少。3。RVVC主要致病菌仍为白假丝酵母菌,与VVC主要致病菌相同。4. RVVC致病菌株与中医证型有关: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RVVC以湿热下注证(占48.6%)、脾虚证(占43.2%)为主要证型;光滑假丝酵母菌引起的RVVC,湿热下注占50%、湿毒蕴结占25%、脾虚证占25%;提示湿热下注证为RVVC中医证型中最易复发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