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双源CT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新技术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技术方法。方法对30例ACL损伤移植重建术后患者进行DSCT扫描,利用软件三维重建ACL移植物的三维图像,对图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作者设定的参数和方法,30例患者的ACL移植物均获得三维重现,其中24例获得清晰的移植物图像,6例移植物图像略模糊。结论利用DSCT可以清晰三维重建出ACL单束重建术后移植物的模型图像。对临床检验、评估重建技术、修正重建方法、实现解剖重建有重大价值。第二部分应用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移植物的走行和骨隧道定位的关系研究目的利用DSCT重建ACL术后移植物的三维模型图像评价移植物的定位。方法设定特定的扫描参数,对76例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扫描,重建出膝关节ACL移植物、骨隧道位置的三维立图像。根据患者ACL移植物的走行和骨隧道的位置分为3组:撞击组22例(ACL移植物与髁间窝有撞击),偏后组21例(移植物与髁间窝顶间隙大,胫骨隧道位置偏后),33例满意组(胫骨隧道及ACL移植物位置满意)。Bernard(quadrant method)法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Fx、Fy),Amis-Jakob法胫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Tx、Ty),测量计算移植物的长度(L)、矢状位夹角()和冠状位夹角(),评估隧道位置、移植物长度和角度及其与移植物走行的关系。结果在撞击组中,股骨隧道Fx1、Fy1分别为22.6±1.2%,22.4±1.1%;胫骨隧道Tx1、Ty1分别为53.6±2.0%、34.7±1.7%;移植物L1为33.67±3.50mm、1为44.57±8.85°、1为67.50±9.78°;偏后组中,股骨隧道Fx2、Fy2分别为22.4±1.0%、23.7±1.4%;胫骨隧道Tx2、Ty2分别为56.8±0.8%、50.9±1.3%;移植物L2为20.38±3.93mm、2为69.63±5.39°、2为65.93±5.39°;满意组中,股骨隧道Fx3、Fy3分别为21.7±1.0%、23.3±1.1%;胫骨隧道Tx3、Ty3分别为55.4±1.6%、43.0±1.9%;移植物L3为32.31±2.30mm、3为55.42±3.76°、3为71.56±5.98°。三组股骨隧道Fx、F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x、T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后组和满意组Tx均高于撞击组,偏后组Ty>满意组Ty>撞击组Ty,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撞击组与满意组之间L1和L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1和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和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偏后组和满意组之间L2和L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利用DSCT可以三维重建ACL单束重建术后骨隧道及移植物的图像。在股骨端隧道位置相对一致的情况下;撞击组和满意组移植物长度比较无明显差异,偏后组的移植物长度明显变短;撞击组移植物在矢状位上夹角明显小于满意组,在冠状位上无明显差异;胫骨隧道偏后组的移植物在矢状位上夹角明显大于位置满意组,在冠状位上无明显差异。该研究在临床上能够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移植物长度和角度与移植物走行的关系,评价重建技术,指导术者改进手术方案,实现解剖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