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传统依靠家庭来养老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体居民的、城乡统筹、权责清楚、保障适度、能够持续性发展的多种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要使整个养老体系更加完备,切实保障城乡老年居民的晚年生活。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同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优化已然成为社会养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几个重要发展历程:首先是老农保政策开展时期,其次是本世纪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出台以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最后是将这两种制度加以整合出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文章通过选取泉州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制度经济学派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论文的研究基础,通过个案研究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来全面分析泉州市近几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的现状,从而找到当前泉州市整体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参保缴费制度设计不合理、养老金水平偏低、基层经办能力较弱、各险种之间制度衔接的设计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从政策决定、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环境等四个部分来总结出影响泉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主要因素,并阐述泉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未来将面临政策制度不健全、财政压力大、经办人员配备不足、各模块融合度不够等挑战。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厦门、深圳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先行区在政策制度、业务运行上与泉州市的区别,并借鉴其先进经验。最后,根据泉州市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提出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