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与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生态环境”这一观点的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家庭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中小学生家长,尤其是母亲在子女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更为广泛地关注,国内外学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母亲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特征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也取得了很多广为接受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的影响确实非常重大,甚至不同的母亲教养方式会使子女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开始把注意的焦点从母亲教养方式等外显的直接的影响因素转向寻求形成外显行为的内在的心理影响因素上,丌始关注母亲的价值取向、教养观念、自身的发展需求等内在的心理影响因素对子女个性特征的影响,即,关注母亲的母性意识对子女个性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关注的是: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存在的特点;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对子女个性特征的影响;母亲的母性意识与母亲教养方式存在的关系以及二者又是如何共同影响子女个性特征的。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展示出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的现状,阐明母亲的母性意识及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特征存在怎样影响的同时,对母亲朋友们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对母亲朋友们有所帮助,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基础。 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及相关资料基础上,编制开放式问卷,拟订访谈提纲,根据访谈结果编制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表初稿。初稿施测后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多余项目并确定量表结构,形成正式的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表。 为了解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现状以及母亲的母性意识、教养方式与子女个性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了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母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施测,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两所中学随机选取的初一年级146名学生及其母亲,初二年级97名学生及其母亲,初三年级103名学生及其母亲。 结果: 1、修订后的母性意识调查表由九个因子构成:亲子一体感,自我丧失感,育儿无助感,夫妻关系疏远感,亲子交流困难感,育儿责任感,自我发展感,家庭民主氛围,树立榜样感。9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54.399%,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在0.356—0.805之间,各因子的贡献率在3.748%—8.531%之间。该量表的Cronbanch’s。系数为0.837,间隔一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876;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均很理想。量表得分越高母性意识越积极。 2、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的特点 在被试母亲群体中,有64.45%的母亲反应出亲子一体感过强的消极情绪体驴;有15.30%的母亲体验到了不同程度的自我丧失感;只有6.07%的母亲体验到了很强的育儿无助的消极体验;有接近1巧的母亲感觉到孩子影响到了夫妻的亲密感;体验到与子女交流困难的母亲很少,只占总体的9.83%;97.3%的母亲认为自己育儿责任感很强;75.7%的母亲都有继续发展的想法,自我发展感很强;除了极少数的母亲以外,绝大多数母亲都有很强的民主意识,有意识的给孩子提供积极民主的家庭气氛;83.3%的母亲希望自己能给孩子树立一个一好的榜样,并期望孩子能有最好的发展(占94.2%)。 3、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的影响因素 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得分在子女年级变量上有显著差异(F二18.56,P<0.01),初一学生母亲的母性意识得分明显的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母亲母性意识的得分,初一学生母亲的母性意识比初二和初三学生母亲的母性意识要积极很多。 母亲的母性意识受其自身文化水平的影响也很大(F二,6.7。,p<。.01),母亲的文化程度为大学、大专或以上的,其母性意识的得分显著的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专的母亲的得分。可以说,学历越高,母性意识越积极。 母亲的母性意识受其自身职业的影响很大(「二4.73,P<0.01)。职业为知识分子和国家干部的母亲比职业为工人(员工)、自由职业者和无职业者的母亲了攀侣意识要积极的多。 母亲月工资水平对其自身母性意识的影响很大(F二4.76,P<0.01),月工资在,000元以上的母亲比月工资为400元及以下和400元一800元的母亲母性意识要识极的多。 一母亲母性意识的得分在子女性别、母亲年龄两个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4、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教养方式与子女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初中生母亲的母性意识与教养方式的相关:母亲的母性意识各因子与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存在显著的相关。表明母亲的母性意识对毋亲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温暖理解和母亲拒绝否认影响很大。母亲的亲子一体感越强,育儿无助感越强,夫妻疏远感越强,亲子交流困难感越强,子女体会刊的温暖理解越少。母亲的自我发展感越强,家庭民主氛围越强,子女体会到的温暖理解越多。另外,母亲的亲子一体感越强,育儿无助感越强,夫妻疏远感越强,亲子交流困难感越强,子女体会到的拒绝否认越少;母亲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