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城市发展方向与路径在全球范围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中以城市集合体形式出现的都市圈经济是中央政府优先发展的重点。如今,我国已有近20个大型的都市圈经济区域。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个都市圈,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同时,都市圈内各项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占国内总指标比重较大,在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中,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经济总量巨大,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两大都市圈分别为“多核型(双核型)”都市圈和“单核型”都市圈的典范,是我国城市体系发展及演变的典型区域,为我国其它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因而研究这两大都市圈,分析其城市等级结构体系及产业演化机制,对我国都市圈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在都市圈内部,核心城市及其与周边次级城市、卫星城市的关系,直接影响到都市圈内部城市间秩序的构建及产业分工。因此本文旨在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内部主次城市关系及其对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建立都市圈主次城市间关系模型并探讨主次城市间关系对内部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在深入考察都市圈内部主次城市关系以及产业发展演化的基础上,对比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都市圈发展现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文总共分为八章。主要的研究思路如下:第一章导论。论述论文写作背景与意义,所研究内容的范畴界定,研究思路与框架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都市圈与产业发展理论。主要梳理了都市圈理论、都市圈内部城市关系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等。第三章两大都市圈现状及主次城市分析。分析我国都市圈现状以及重点规划的20个城市群(都市圈)。然后对本文重点研究的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现状、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定量分析,研究都市圈主次城市划分标准并划分两大都市圈城市等级结构。第四章两大都市圈产业结构分析。以选取的十个城市为对象,研究两大都市圈的产业结构总体变化特征。然后对第二产业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第五章两大都市圈主次城市共生关系分析。通过建立城市发展logistic模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研究两大都市圈主次城市间共生关系。第六章两大都市圈主次城市竞合关系分析。通过构建竞合关系溢出模型,分析两大都市圈主次城市间竞合关系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七章发达国家都市圈经验与启示。分析东京和纽约都市圈发展历程及现状,探寻其对我国都市圈发展的借鉴意义。第八章结论与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论点如下:(一)都市圈内部城市间关系包括主中心城市和次级城市间相互关系、主中心城市之间关系及次级城市之间关系等。本文主要研究主次城市间的两种关系:共生关系、竞合关系。共生关系来自生物学的概念,是指都市圈内部城市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形成网络状经济统一体,提升都市圈整体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竞合关系则包括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两方面,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共生关系与竞合关系分别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都市圈内部主次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这两种关系的强弱不同造成了城市间相互影响的方式与力度不同。具体分析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两大都市圈共生关系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主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和上海,对周边城市的共生作用带动了周边次级城市经济实力快速增强。竞合关系影响都市圈内部产业分工与布局。两大都市圈在主次城市间竞合关系的影响下,第二、三产业分工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发展到现阶段,两大都市圈主中心城市对次级城市扩散效应应强于极化效应,促进周边次级城市的经济发展。(二)都市圈产业发展过程一般有如下阶段:都市圈某些城市(后来的主中心城市)在形成集聚性中心之后,自身经济实力与影响力不断提高,竞争力也不断加强,城市产业多样化、高附加值化越来越明显,产业水平不断升级,更多的发展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以及高新科技制造业;都市圈次中心城市(一级次级城市)在主中心城市两种作用关系的影响下,产业结构逐步向辐射范围适中、辐射能力一般的服务业和附加值相对较小的制造业演化;一般城市(二级次级城市)受到主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共同作用,其城市主导产业一般以承接主次中心城市转移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面向本地的一般性服务业为主。由此可见,整个都市圈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产业逐步扩散、产业分工细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提高。具体到两大都市圈,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高端服务业和附加值较高、利润率较高的产业集中在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主中心城市;附加值较低、利润率较低的产业以及服务本地的第三产业则在其他次级城市集聚。(三)都市圈内部主次城市间关系对都市圈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各城市产业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城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城市间对对方要素禀赋的渴求与对自身要素禀赋的保护力度不同,造成城市间产业发展形态不同。两种相互关系作用力大小的不同导致各城市产业发展的不同并由此造成都市圈自身发展水平的高低。总体来说,都市圈内部产业发展趋向于精细化、分工合理化。具体分析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可以看出,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后者,其产业发展也进入相对较高阶段。比较特殊的是北京的产业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大部分城市,这与其特殊的城市地位有关。我国都市圈应根据自己不同的区域特征以及当前发展水平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与规划。两大都市圈作为“单核型”都市圈和“多核型(双核型)”都市圈的代表指引其它都市圈的进一步发展。(四)都市圈内部产业发展对主次城市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