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在生产规模、加工档次、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科技投入、销售技术等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效率低下,应有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来更好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功能?本研究以产业链视角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结构、模式、行为机制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性地提出了通过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等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提出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思路、框架和方法,梳理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理论、产业链模式、产业链行为机制、绩效评价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回顾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演进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组织结构即市场连接模式和纵向一体化模式、产业结构即所有制和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并与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链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或局限,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CCP分析模型(链(Chain)一行为(Conduct)一绩效(Performance)),即:产业链的类型决定链上各主体的行为,链上各主体行为决定自身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绩效,根据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产业链长度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划分为前加工模式、中加工模式与深加工模式,并运用CCP分析模型揭示了这三种产业链模式的主要环节、各环节的主体行为以及各环节的产业链绩效;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利益驱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与政策支持机制模型,并对三种模式的产业链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主要运行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第四部分,包括第六章,建立了符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功能发挥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的框架和模型。
第五部分,包括第七章,案例研究。以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为具体案例,在分析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结构模式,分析了其产业链利益驱动、产业链组织协调和产业链政策支持产业链运行的机制,最后运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绩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整体绩效情况进行了评价。
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或主要观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