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去甲基麻黄素(norephedrine/NE)是一种多功能应用的手性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及医药等领域。其合成路线是有挑战性的,生物法合成NE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绿色高效及产物光学纯度高等优点,逐渐成为合成NE的热点,但目前报道的生物法合成NE方法较少,且具有底物载量低,效率低等劣势。本研究通过级联乙醛羟酸合成酶(AHAS I)催化缩合反应和胺脱氢酶(BbAmDH)催化还原胺化反应,以廉价底物苯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甲基麻黄素(norephedrine/NE)是一种多功能应用的手性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及医药等领域。其合成路线是有挑战性的,生物法合成NE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绿色高效及产物光学纯度高等优点,逐渐成为合成NE的热点,但目前报道的生物法合成NE方法较少,且具有底物载量低,效率低等劣势。本研究通过级联乙醛羟酸合成酶(AHAS I)催化缩合反应和胺脱氢酶(BbAmDH)催化还原胺化反应,以廉价底物苯甲醛、丙酮酸和NH_4Cl为原料,构建了去甲基麻黄素的生物合成新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麻黄碱脱氢
其他文献
ω-转氨酶是一类5-磷酸吡哆醛依赖性酶,能介导醛酮不对称还原胺化或手性胺动力学拆分,在医药中间体手性胺等合成领域具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胺化合物,L-2-氨基丁酸是医药领域多种高价值化合物的手性前体。本研究通过挖掘新型ω-转氨酶,构建级联反应体系,并进行工艺优化,进行了催化转化制备L-2-氨基丁酸的研究,获得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酶学性质优良的来源于Vibrio fluvi
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好、抗菌谱广、杀菌快、低耐药性及低毒副作用等特点,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一些动物来源的抗菌肽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抗炎、多种免疫调节活性以及对癌细胞的毒性,其天然的优异的生物学活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抗菌肽分子量过小并且对大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规模化制备抗菌肽成为抗菌肽开发应用的一个瓶颈。为了提高抗菌肽的表达量和抑菌能力,本研究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乙醇酸(Glycolic Acid)是一种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的重要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医用材料领域。乙醇酸的全生物法合成具有绿色、生产过程简单等特征,有望解决传统化学合成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制备条件复杂等问题。然而,乙醇酸的生物合成需要使用昂贵的诱导剂(IPTG),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发酵生产。利用组成型启动子优化乙醇酸合成途径的每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避免IPTG的使用。而乙醇酸合成的多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作为抗菌剂在医药、食品、饲料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人源溶菌酶(Human lysozyme,HZM2)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热稳定性,其抑菌活性是蛋清溶菌酶(Egg white lysozyme,ELZM)的三倍,并且更安全,抗原性更低,有望未来在临床上大规模使用。然而人源溶菌酶无法从人体中大规模提取,因此HZM2的推广使用受到很大限制,构建表达重组HZM2的基因工程菌株是解决这
乳酸是一种α-羟基酸,是较为常见的单羧基酸,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药和食品等行业。乳酸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获得,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利用生物技术生产乳酸有着底物成本低、生产温度低、能耗低以及光学特异性高等优点。其中酵母菌能够利用价格低廉的底物,对pH有更好的耐受性从而减少中和剂的使用,所以对于利用酵母菌生产乳酸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为出发菌株,对其乳酸代谢路径进行改造,获得了
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和尼古丁N-脱甲基酶是能够催化N-CH_3类化合物降解的氧化酶,通过去甲基化反应生成甲醛、去甲基化产物以及其他副产物。该类酶在医学、环境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斑马鱼来源的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1(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 1,Lsd1),咖啡来源的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Jumonji C,Jmjc)以及烟草来源的尼古丁N-脱甲基酶(Nicot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一种多功能乳酸菌,可用作食品发酵剂。其代谢产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胞外多糖(EPS)是极具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物质。研究发现,EPS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益生功能。本论文首先从泡菜中分离得到高产EPS的L.plantarum,并对其进行放大培养和EPS生产量化,然后对所产EPS的单糖组成、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最后对EPS
丙烯酰胺与增塑剂是食品生产及包装过程中经常产生且危害性较高的两种危害物,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癌性和生殖发育毒性。目前较为有效可行的策略为通过L-天冬酰胺酶对食物进行预处理抑制丙烯酰胺形成,以及采用脂肪酶合成耐迁移增塑剂。固定化不仅提升酶的催化性能,还可以循环利用。食品工业中要综合固定化酶的安全性、催化性能和使用成本。琼脂糖凝胶以其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修饰性强、化学性质稳定,广泛地应用于固定化酶中
磷酸三酯酶(Phosphotriesterase,PTE,EC3.1.8.1)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有机磷农药生物降解剂,但由于可溶性表达量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本课题将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iminuta)来源的PTE基因(ob3)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测定;进一步在5 L罐上对发酵工艺进行探索;并对纯化的PT
植酸酶又称肌醇六磷酸水解酶,能够通过水解反应将植酸或植酸盐降解,生成肌醇和磷酸或磷酸盐,在饲料、食品和环境保护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和表达水平,本实验利用易错PCR技术构建E.coli植酸酶突变体文库,通过高通量筛选得到三株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的E.coli植酸酶APPA突变体,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使用SWISS-MODEL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