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不同时期痛风患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患者、慢性痛风患者)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能谱CT的表现,找出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影像学的分组研究。2.对比各组间年龄、血尿酸值有无差异,对比各组间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骨皮质及骨松质基物质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情况,判断各组别尿酸盐浓度高低,了解尿酸盐沉积在不同组织的分布情况。3.分析血尿酸值与不同组别尿酸盐沉积浓度的关联性,了解血尿酸值对尿酸盐沉积分布的影响。4.评估治疗前后慢性痛风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4例入组研究。根据不同影像学表现分为影像学正常患者36例(A组)、单纯骨质破坏患者23例(B组)、骨质破坏+尿酸结晶形成患者25例(C组)。比较三组的年龄、血尿酸值有无差异。采用GE宝石能谱CT对A、B、C三组患者的足踝部行GSI-CT扫描,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骨松质及关节旁软组织的尿酸(钙)的基物质浓度,并比较有无差异性。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本次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值与其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骨松质及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的关联性。对2例慢性痛风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尿酸盐沉积浓度、尿酸结晶体积总量及最大尿酸结晶个体体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尿酸盐结晶沉积物在能谱CT尿酸(钙)基物质图显示为高密度区,并向邻近骨质侵蚀,在钙(尿酸)基物质图显示为低密度区,同时显示受侵蚀骨质边缘清晰的硬化带。在尿酸(钙)基物质图基础上使用伪彩色对高尿酸密度区进行标记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分布。能谱CT能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物的尿酸(钙)浓度、体积总量及最大尿酸盐结晶个体体积。2.三组的年龄、血尿酸值及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及骨松质尿酸(钙)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A组(39.1±11.1),B组(48.5±13.9),C组(43.2±12.5);血尿酸值:A组(489.5±90.6)μmol/l,B组(494.7±77.2)μmol/l,C组(581.3±69.2)μmol/l;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A组为(1169.6±7.9)mg/cm~3,B组为(1193.1±16.4)mg/cm~3,C组为(1308.2±85.9)mg/cm~3,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尿酸(钙)浓度:A组(1324.8±31.4)mg/cm~3,B组(1335.6±37.3)mg/cm~3,C组(1320.4±43.5)mg/cm~3;第一跖趾关节骨松质尿酸(钙)浓度:A组(1134.3±13.3)mg/cm~3,B组(1145.8±23.3)mg/cm~3,C组(1145.8±30.9)mg/cm~3。3.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值与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与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骨松质的尿酸(钙)浓度没有相关性。4.2例慢性痛风患者在规范治疗后尿酸(钙)浓度均有下降,尿酸结晶体积总量均减少,最大尿酸结晶个体体积均减少。2例慢性痛风患者治疗前尿酸(钙)浓度分别为(1340.3)mg/cm~3、(1360.5)mg/cm~3,治疗后分别为(1318.6)mg/cm~3、(1348.8)mg/cm~3;治疗前足踝部尿酸结晶总体积分别为23.93cm~3、30.56cm~3,治疗后分别为21.56cm~3、29.46cm~3;治疗前最大尿酸结晶个体体积分别为11.65cm~3、22.71cm~3,治疗后分别为11.16cm~3、20.26cm~3。【结论】1.能谱CT基物质图可以为痛风患者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在定量测量关节内外基物质浓度,明确不同组织尿酸盐沉积情况具有独到优势,从而更好地协助临床作出判断。2.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的尿酸(钙)浓度能较敏感的反映关节周围的尿酸水平。3.40岁以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影像学异常的可能性更大。4.血尿酸值与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的尿酸(钙)浓度有关联性,即血尿酸值越高,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的尿酸(钙)浓度越高。5.慢性痛风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监测治疗前后尿酸盐沉积浓度、测量尿酸结晶体积总量及最大尿酸结晶个体体积变化,进一步为临床评价疗效及评估病情提供更多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