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所要探讨的是香港TVB警匪题材电视剧叙事话语的美学问题。警匪题材电视剧作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类型片模式,其鲜明的叙事特征就是在电视剧叙事模式的框架之内存在的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论文借助结构主义叙事学、美学、文化诗学、符号学、以及影视艺术、电视视听语言等理论,从审美的角度来解构TVB警匪剧的叙事特点;探究其在香港“去政治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表征;并将内地与TVB警匪题材电视剧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较;在大的国际环境竞争中,分析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期对TVB类型剧的发展有所贡献。论文的第一章将香港TVB警匪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之路进行了简要的梳理。香港TVB警匪题材电视剧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达到鼎盛,逻辑缜密案情的推理,悬疑的情节设置,再加上美女帅哥的组合,使其收视率不断攀升。与此同时,TVB也开始走出香港,在内地、东南亚等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在竞争与扩张的过程中,TVB警匪题材电视剧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接下来的两章内容,分别从内部叙事和外部文化两个方面对TVB警匪题材电视剧进行研究。犯罪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构成了电视剧叙事话语的基本存在方式,作为关注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艺术,如何讲犯罪,如何制止犯罪构成了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因此,论文的第二章就从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以及视听语言的表达四个层面,利用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的相关方法,对TVB警匪题材电视剧的内部叙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寻其特色的故事情节;分形与重构的结构模式下所形成的的二元人物力量的对抗;以及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架构。然而,任何一个艺术创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与其生存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因此,TVB警匪题材电视剧作为香港文化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香港文化”的独特烙印。在殖民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文化碰撞中,TVB警匪题材电视剧形成了特定的“香港身份”,衍生出特有的世俗符号、专业的创作机制、甚至成为香港的“城市名片”。内地警匪题材电视剧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成熟,短短20年飞速发展,形成与香港TVB警匪剧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局势。论文第四章将二者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研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不同地域的警匪剧呈现出某些相似的特征:“世俗性”越发明显;强调大团圆的结局;多种题材杂糅;娱乐美学元素渗入;并着意于偶像的力量。然而在“一国两制”的政治体制之下,相比内地励志向上、人物歌颂的类型片,TVB警匪题材电视剧更突显出自身趣味性、娱乐性的特征;流水式的生产之下更注重模式化的叙事;戏剧冲突也更加剧烈;系列剧盛行,演员呈现脸谱化。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警匪叙事”的竞争中。过分强调的恐怖元素,一成不变的脸谱设计,再加上流水作业的商业复制,使TVB警匪题材电视剧在竞争中流失了大量的受众群体。因此,面对自身生产和外部竞争的压力,TVB电视台开始探索自身发展的新出路:抓住自身的制作特色,改进销售渠道,进军线下市场等等。从最根本上来说,TVB警匪题材电视剧在竞争的大环境中,要力求世俗化与文化内涵的平衡发展。娱乐性固然满足了人民的消费需求,然而,处于继往开来、飞速发展的中国,本身又需要一些正能量的指引作用,因此以“犯罪与反犯罪”为主要内容的警匪题材电视剧便无可厚非的承担起“弘扬正能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