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解到证据——论中土佛理诗之发展演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对中土佛理诗从魏晋六朝到唐宋发展演变历程的考察,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佛理诗的类型与特征,并分析其创作的成败是失及其形成原因,探讨了中土佛教发展状况及本土诗歌传统对佛理理诗创作的影响,从中寻绎宗教修持、人生境界与文学艺术创作的深层关系.指出佛理诗在中国古代诗坛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展示了中土佛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另方面地追随古典诗歌审美精神,开出文道变奏新境界.特别是在禅宗影响下产生的山水禅意诗实现了禅理与诗艺的浑融合一,创造了古典诗歌最高的艺术审美范式,催发了审美意境理论的诞生.中土佛理诗导源于佛经偈颂,在东晋玄佛合流的背景中产生,最初以玄言诗的形式出现,后随玄言入于山水.唐宋禅诗是佛理诗的成熟形态,并且获得极高的艺术成就,禅诗的意境追求实现了中国古典诗歌道艺浑融的审美理想.禅诗所以高于玄言诗,关键在于禅诗之理乃由心地流出,是证悟的产物,是道进于技的结果,因而可以与物无碍,以优美的意象表现出来.玄言诗之理则由外而得,是知解的产物,终隔一层,不够亲切,故多以概念出之.前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者如说他人梦境,恍惚疏离.第一章探讨佛经偈颂的特色及其与中土佛理诗产生的渊源,第二章以支遁、谢灵运、王融等人的作品为例分析六朝佛理诗的内容、风格及其形成原因,第三章叙述早期禅偈及王梵志、寒山诗,第四章着力分析禅宗诗偈的思想内涵,第五章主要讨论唐宋士林禅诗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
其他文献
该论文关注的是20世纪社会转型中伦理变革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由于晚近中国历史发展的悖论性结构和中国传统文化伦理中心主义的特殊形态,20世纪中国的文化转型与伦理转型相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与现代文学文献的整理和挖掘息息相关。构筑系统的现代文学文献理论,进行文献实践的具象研究,建立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各分支学科,总结现代文学文献建
人道主义是打开鲁迅与托尔斯泰深邃思想迷宫的一把钥匙.托尔斯泰与鲁迅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农民的代言人,他们的小说都体现了他们"为人生的艺术"的文学观,这种观念不独是
现代汉语与日语在词汇上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汉字倒置词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汉语与日语中汉字倒置的来源和用法上有其差异性,这反映出两国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和两国语言在交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的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直接和重要的话语资源,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同时,我们不应漠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滥觞的本土话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