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医结合”是使用医学学科提供思路和路径,体育学科提供方法与手段,用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常见的体育运动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处方化,以便使体育运动更加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2016中共中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为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确切指出了要通过“加强体育和医疗相结合以及非医疗元素,来干预促进特殊人群进行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体医结合”——这一代表了健康促进的全新理念,也将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实现全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动力。在学校,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承担着“体医结合”专门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本研究有利于推动对“体医结合”专门人才的培养。本文研究以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四所大学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医结合”背景下山东省4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发现“体医结合”背景下,山东省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其发展走向。根据本文研究所得的结论有:(1)山东省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指向性、针对性、没有体现出“体医结合”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2)山东省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课程关于医学学科类课程内容较少,只有山东师范大学与曲阜师范大学有开设。(3)山东省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课程,关于“体医结合”技能技巧类的内容较少,只有聊城大学有开设。(4)山东省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课程设置正在向“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的方向走。关于“体医结合”的课程与医学学科类课程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的加入山东省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课程当中。根据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为山东省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与“体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为今后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培养“体医结合”人才提供借鉴。相关建议如下:(1)明确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积极调整培养目标。(2)在专业课程部分增设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体医结合”技能、技巧类课程内容。(3)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进行体育与医疗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引进医学领域相关人才对医学学科类知识进行授课,依托各校自身的优势,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体医结合”类课程。(4)借鉴国内外“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吸收国外先进教材的建设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