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PolCMS恢复系小孢子培养后代的遗传变异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为实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并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构建了两个恢复系的DH群体。利用AFLP技术对该DH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了经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同时,对获得的两个DH群体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农艺、经济和品质性状的考察,并对这些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育127、育137、P53、P64、P63等甘蓝型油菜为研究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基因型是控制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关键,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出胚率有很大差异;固液双层培养不但能够显著的促进小孢子的胚胎发生,而且有利于胚的生长发育;活性炭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难诱导出胚的材料。 2.以轮31F1、5979、18、115、627、629、P63、P64、P66等甘蓝型油菜胚状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能力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影响着小孢子胚状体的植株再生,同时对不同材料的出胚率和成苗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材料的出胚率和成苗率是显著正相关的;胚状体的发育状态直接影响着胚状体的植株再生,发育至子叶期的胚状体成苗率明显高于发育处于鱼雷、心型和花叶期的胚状体;5℃的低温环境下对胚状体进行8~10天的预培养能显著提高胚状体植株再生;固体B5培养基中添加0.1g/L的6-BA能明显的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成苗率。 3.恢复系材料育137、育127经过小孢子培养,分别成功构建了群体大小为556和195个DH株系的恢复系群体。 4.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育137DH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DH群体单株之间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在实验中AFLP扩增产物只检测到了平均8.4%的多态性,DH群体单株之间的相似系数范围在0.94-1.0之间,但是如果以0.98作为分类阈值,则该群体可以划分为37个遗传背景有差异的小群体或株系。 5.对两个DH恢复系群体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DH群体主要的性状都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变异。通过对两个群体的比较,发现经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两个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较为一致,只是变异幅度上的差异。农艺性状变异最大的是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其次为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高度、千粒重和每角粒数,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的性状有株高、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角果长度;品质性状变异最大的是芥酸、总硫甙、硬脂酸,其次是含油量、油酸、蛋白质,而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变异最小。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紫云英和小麦的不同压青量以及紫云英的不同还田方式(覆盖与翻埋)对土壤养分、根际微生物、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烤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绿肥压青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含量。绿肥压青还能调节土壤pH值,烟株生育前期增加pH值,后期降低pH值,压青量越大,这种增加或降低越大。在施肥时扣除
“交享阅”书房领读人行动是济南市图书馆2019年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该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直播的优势,构建了线下与线上融合互动的全新阅读推广机制,为大众提供了形式新颖、
全民阅读背景下城乡之间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存在差异,在少儿阅读推广方面也必然存在差异.文章以广东省112份乡村少儿调查问卷和136份城镇少儿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模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指植物不能产生花粉或产生的花粉无活力的一种母性遗传现象,这种现象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是油菜杂交种生产中最有利用价值的授粉控制系统。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很多,但是真正应用于生产的有限。我国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大部分利用的是Pol不育胞质。但该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敏感性,而且单一的细胞质类型也为毁灭性病害的流行埋下了隐患
目的:玉米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之一,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产量一直成为玉米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水平的杂种优势分析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