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既然是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那么必然需要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约束。翻译伦理便是探索这些规则的可行性和有效度。但是,在探讨翻译伦理时,研究的语料和主题依然颇受限制,主要集中于文学翻译和对翻译伦理的概念阐释。实用型文本鲜少用于翻译伦理的探讨。因此,本研究选取不同于传统文学文本语料的新闻文本,从翻译伦理的角度探索如何处理中英新闻伦理差异所造成的翻译问题。对于本研究涉及的灾难报道,其编译较之其他类型的新闻编译有着独特之处。不仅涉及编译文段的选择和结构调整,还涉及较为复杂的政治和人为因素。因此,新闻本身的伦理因素需要考虑在内。作者认为中西新闻伦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灾难严重性的描述,对公众声音的呈现和对情感的表达。由于该类报道的报道方式涉及新闻的伦理,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仅仅考虑信息传达、读者效应、文化特性等传统因素而未将新闻伦理视为信息处理的标准,那么译者在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灾难性报道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译者若能够将报道现存的缺陷在编译中加以弥补,使其从语言,文化,伦理等多方面都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与沟通,那么才真正做好了“编译”的“编”。因此,本文作者试图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中英灾难报道伦理有何差异;2)灾难性报道编译可采取哪些翻译策略;3)这些翻译策略体现了哪些翻译伦理。本研究将翻译伦理与新闻伦理结合,一方面,分析中英灾难新闻文本在描述事实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伦理因素;另一方面,针对平行文本中新闻伦理冲突与不冲突的不同场合,通过描写中英文本在选择译什么,如何译等层面的差异,总结出译者选择遵守哪一(几)条翻译伦理而牺牲哪一(几)条翻译伦理,分析其选择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当英文原文与中文目标文本的新闻报道伦理无冲突时,译者采取遵照再现的伦理,这体现在重要数据的正确翻译和权威机构直接引语的再现。而当英文原文与中文目标文本的新闻报道伦理出现冲突时,译者通常牺牲再现的伦理,而遵照服务和交流的伦理。这一点在译文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删减对灾难严重程度的反复报道;2)增加对中国参与救灾的报道;3)删减对难民感受的报道;4)增添情绪化词语;5)频繁采用四字短语;6)将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以及删减部分群体的直接引语。本研究旨在为译学的跨学科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角,将翻译与新闻学结合,从新的角度解释译者在新闻翻译中做出的“选择”,从而对译者的实践予以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