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反应候选基因的功能研究及挖掘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交不亲和反应是高等植物进化出的一种阻止自花授粉、促进异花授粉的繁殖机制,有利于防止自交衰退,在育种及遗传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然而其下游信号传导因子的鉴定仍非常有限。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Westar及拟南芥Col-0生态型为材料,利用序列分析、遗传转化、表达分析、酵母双杂交、转录组测序等手段,通过对亲和及不亲和反应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成功鉴定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反应正调控因子Bn CIMS1(Cobalamin-Independent Me
其他文献
油菜是我国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育种家选育出很多优良品种,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准确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对油菜新品种进行鉴定和管理。相比传统的形态学及生化鉴定方法,DNA指纹图谱因其高效性和高的准确性在其它作物如玉米等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水稻,玉米、油菜等品种的遗传改良过程中,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被证明是非常高效的手段之一,深入理解杂种优势产生的机理将会进一步使育种目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 (cooke) Sacc.]引起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之一。该病害在全世界水稻产区普遍发生。挖掘和利用广谱持久抗性基因,培育水稻抗性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Pi1、Pi2、Pik-h和Pita-2是具有广谱抗性的显性主效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本研究分别利用含P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