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媒介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女性主义研究是学界的一个热点。大多数学者批判这个时期的女性形象缺乏性别特征,是一些空洞的能指,在所谓的“男女平等”、“女人也是半边天”、“妇女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社会语境和宏大的政治主体叙事模式下,女性媒介形象的书写成为一场为政治宣讲服务的展览仪式。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广大的女性被主流媒介生硬地纳入苍白和空洞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在强调妇女对国家和民族的义务中忽略了她们本身的性别体验和生存感受,弱化甚至忽略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尽管“十七年”女性媒介形象书写存在着上述问题,但是就整个历史大背景来说,这一时期主流媒介通过压倒性地对一大批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女性媒介形象的建构和书写,打破了长期以来笼罩在妇女头上的“男尊女卑”和“第二性”的性别歧视阴霾,这种新的“男女平等”关系的确立,不仅仅为当时的广大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合法性的知识建构。另外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女性媒介形象的书写也为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念,也就是甘阳所说的“通三统”的平等价值观念。从这一角度上讲,“十七年”时期主流媒介建构的大批“新女性”形象又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通过抽样调查收集了符合研究目标的有效样本185份,统计分析了“十七年”间《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媒介形象。按照人口学和摄影学的分类方法,分别从封面人物的民族、国籍、职业、文化或受教育程度、政治取向、人物衣着服装、人物发型、人物拍摄角度和人物表情神态等8个方面进行编码和解码,探讨了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媒介之一的《中国妇女》杂志如何建构女性媒介形象,以及这些媒介形象所蕴含的文化政治学内涵。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即前言部分主要讨论了论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背景等问题;第二部分运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了185张研究图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编码和解码工作;第三部分是对“十七年”女性媒介形象的系统分析,它跟第二部分一起,成为本论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为结论和思考部分,在这部分集中讨论“十七年”女性媒介形象建构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反思她们的社会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询其对现今建构和谐两性社会的启迪和意义作用。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计量中对公
分布式跨域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技术的研究、实现和应用需要整合和共享各协作医疗机构的病人电子信息。如果协作的各医疗机构关于病人电子病历信息的数据格式定义不一致,会严重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检测两相流或多相流的过程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要实现电容层析成像的图像重建工作必须先获得精确的灵敏度场数据,但是求取电容层析成像
当前,我国面临着一系列发电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频器发生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注重实际操作的性能,将有效解决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频器产生速
面对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智能化地从数据中得到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有用信息。作为智能化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维数约简技术不仅有效减低了处理过程的计
本论文是对流浪天才苏曼殊及其文学创作的研究。民国时期,苏曼殊以亦僧亦俗的“浪子”形象闻名于户牖,他的诗文绘画为时人追捧传诵,他的特立独行、怪异性情也为时人津津乐道,而最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要求宪法基本权利在各部门法中得以贯彻和体现。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部门法之一,也必然承担着将宪法基本权利的价值和具体内容渗透到刑法之中的
为控制城市扩张,保护城市郊区自然生态系统,满足居民游憩需求,2007年北京市政府启动实施了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北京市八家郊野公园为其中之一。本文以北京市八家郊野
互联网的普及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极大影响,电子商务的实现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不得不重视其外部关系,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
在中国已正式迈入老化社会的今天,老龄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如何让老年人活得好,活得幸福,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实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