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公共政策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各种利益的博弈过程。随着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的普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地诉愿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给社会民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开放的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从而形成了全新的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并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0年,中国进入微博元年,微博迅速成为继新闻、论坛之后当前中国互联网第三大舆情源。作为新生事务,微博舆情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初见端倪。可以预见,随着微博应用的迅猛发展,在未来几年微博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加显现。因此,本文将微博客作为研究当前网络舆情的切入点,对微博发展至今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当前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关系,有助于公共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当前网络舆情动态和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兴起与发展、特点及代表网站进行梳理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微博凭借其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内容简洁性和低门槛等特性,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化媒体,并具备了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前提条件,即构建了新型的公共领域,并极大地提高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于建嵘微博打拐和江西宜黄强拆微博维权事件进行案例分析,表明微博舆情可以促使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并在决策过程中打开“政策之窗”。同时指出,由于微博舆情尚不能完整、充分、真实地反映民意,因此其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