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亭大鼓是起源于乐亭的一门说唱艺术。百年以来他以其独特的声音,记录着乐亭这座海隅小城里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乐亭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地处渤海湾沿岸,滦河三角洲平原地区,距离北京市230公里,唐山70公里。乐亭虽然是个海隅小县,但是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史。据历史记载和有关出土文物考察资料显示,乐亭在数千年前已有人居住,并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乐亭文化。乐亭人自古注重文化的发展,因此教育繁盛,自古出过众多的文人墨客,书香进士。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是乐亭县大黑坨人。
乐亭属于华北板块的沿海平原,水路、陆路交通发达,土地肥沃,适于垦植、种草和放牧,水路运输由滦河贯通北国江南。乐亭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引起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历代君王眼中的战略要地,并且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建设。进入明代以后从江南、晋南、以及蒙古等地向乐亭大肆移民,这些移民与当地居民在语言、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上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由于生产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乐亭劳动人民孜孜不倦的努力,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被称为冀东“文艺三只花”的乐亭大鼓、皮影、评剧均发祥于此。在乐亭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韩香蒲的书,孙品卿的影,谭老子的喇叭,商老启的馅饼”,可见乐亭民族民间文化如火如荼。在这句顺l口溜中,乐亭大鼓位居榜首,又可见在当地民众的心目当中,大鼓成为了乐亭乃至冀东民间艺术的典范,对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乐亭大鼓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和科技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乐亭大鼓正在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从当年的风华正茂正在逐步走向消亡。目前从事乐亭大鼓表演的大鼓艺人数量骤减,而且都已趋于老龄化,然而新鲜的血液的驻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减无增,乐亭大鼓即将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因此保护乐亭大鼓、拯救乐亭大鼓、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判断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要看它的综合国力,这种综合国力不单单体现在经济指标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达上,还要看它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是否的兴盛。在此文的创作中,笔者搜集了大量相关的文史、民俗学、社会学、音乐美学资料,参阅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以及通过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对乐亭大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从乐亭大鼓的产生、流派的形成、唱腔的结构特点、结构布局、文学修养等方面论述,从而表明乐亭大鼓的艺术性和其可研性。本文还对乐亭大鼓的发展现状和传承做了进一步分析,面对这百年文化正在流失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虽然见识拙浅,文笔欠佳,但都是自己由感而发,并且努力而为之的结果。本人真诚的希望对乐亭大鼓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