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东南亚安全制度的发展与澳大利亚地区安全政策的演变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澳大利亚一直积极寻求参与到东南亚事务之中。相较于世界上其他地区,作为“近北”的东南亚一直是澳大利亚安全政策关注的重点。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间,澳大利亚不断地调整东南亚地区安全政策,使之更好地满足于澳大利亚在该地区的安全诉求。本文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安全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对澳大利亚的东南亚地区安全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由于东南亚地区充满了大国对峙、民族冲突与内部纠纷致使地区安全环境长期动荡不安。在没有一个有效的地区安全制度来管控地区间国家关系时,结合地区安全形势,澳大利亚认为这样的东南亚对澳国家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威胁。面对“威胁”,澳大利亚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制定了依靠大国力量和地区集体安全组织的“防御政策”。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苏冷战逐渐趋于缓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争端减弱并建立了地区合作组织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安全制度的初建,促使地区安全形势发生变化。有鉴于此,澳大利亚重新对东南亚地区做出安全认知判断,认为东南亚是澳国家安全的风险,并以“地区接触政策”来替代原有应对威胁的“防御政策”,更多地强调澳大利亚在地区安全中的自我依赖和发展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接触来化解安全风险。冷战之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意识形态对立不再,特别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制度和跨地区安全合作平台的建立,为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澳大利亚与东南亚在安全方面的利益交汇点逐渐增多,为应对冷战后新的国际安全形势给他们带来的安全问题,澳大利亚将东南亚视作为安全伙伴,并大力发展和深化同东南亚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以共同保障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随着澳大利亚与东南亚安全互动的增加,澳大利亚逐渐认同和融入到东南亚地区安全制度之中,在澳看来其国家安全同周边地区安全密不可分,唯有同地区各国共建一个基于规则的地区安全新秩序才能保障东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通过制度化合作的发展,澳大利亚已开始将东南亚视作是“共同体”一员,并希望同东南亚地区各国形成“安全共同体”以实现澳在“印太”战略中的安全目标。总之,二战后东南亚地区安全制度的变化发展影响着澳大利亚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判断,而这种判断与认识最终促使其调整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政策。
其他文献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工艺设计,采用较先进的双酶法液化、糖化工艺;耐高温活性干酵母进行连续发酵工艺以及差压蒸馏节能技术;在设计中应重视综合利用,可从玉米胚芽中提取玉米油,回
戏曲念白的艺术特点程从荣通常情况下,人们关于戏曲念白艺术特点的印象,主要是通过拿它与生活言语相比较和拿它与其他戏剧式样的说白(特别是影、视、话剧的说白)相比较而获得的。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不足,导致消费者难以分辨食品的安全性,不能对市场中的食品产生信任。本文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号博弈模型并找寻了动态均衡路径,分析认为:食品生产企
目的对某家具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现场检测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①该家具厂工作专场空气中粉尘浓度合格率85.2%;苯、甲苯、
以苯胺为原料 ,合成 4-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在氯磺化反应中引入四氯化碳溶剂 ,在反应后期加入氯化钠。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 :n(乙酰苯胺 )∶n(氯磺酸 )∶n(氯化钠 )
本文拟对戏剧场面开掘的作用、戏剧场面开掘的多种艺术手法以及戏剧场面开掘的必要前提作一番简要的论述。
火灾等级与建筑坍塌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为了量化两者的关联性,提出一种火灾等级与建筑坍塌之间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等级同坍塌风险关系,通过不同建筑火灾等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国民消费观念转变的态势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自然人和自然人集合体参与到国内或国际商事交易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诸如个人无力偿债等现实问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