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运行、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公司价值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私有化进程的推进,资本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客观上引起了人们对公司所有权的高度关注。自La Porta et al(1999)提出终极所有权的概念以来,以终极产权为基础的终极所有权、终极控制权、两权偏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就层出不穷,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合理安排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弥补外部治理环境不足对公司价值造成的负面影响,起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进而提高公司价值。我国是具有新兴和转型经济双重特征的国家,国有企业的变革以及民营企业的兴起使得我国目前既拥有大量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也存在大量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终极控制人性质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与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发展历史、公司背景、制度安排等的差异导致了其产权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差异,因此,按照终极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组研究能更准确地揭示产权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本文致力于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包括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两部分。本文采用La 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1999)使用的追溯控制链的研究方法,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终极所有权、两权偏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等数据,来研究公司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按照终极控制人的性质,本文将上市公司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研究:非国家控制和国家控制,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包括民营、乡镇和外资资本控制的上市公司;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包括县级政府控制、市级政府控制、省级政府控制以及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公司治理因素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董事会规模、管理层薪酬、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素对公司价值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本文研究结构框架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对已有的关于终极所有权结构、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价值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和公司内部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两部分。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总结中,寻找本文的研究创新点,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目标。第三部分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终极所有权结构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以典型的公司控制图谱为例进行讲解;介绍有关公司内部治理的主流观点,并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介绍与说明。第四部分为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背景,提出终极所有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假设以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假设,并定义变量、选取数据、设计模型,为实证回归奠定基础。第五部分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结构、公司内部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分析回归结果。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研究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说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权偏离度与公司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显著大于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两职兼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分组进行的研究与对总体样本进行研究的回归结果有所差异。总体样本既包含了国家控制上市公司也包含了非国家控制上市公司,回归结果反映的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总体特征,因终极控制人性质不同而导致的上市公司样本特征差异,诸如因发展历史、公司背景、制度安排不同而导致的股权集中度、两权偏离度等股权结构特征差异以及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和管理层薪酬等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在对总体样本进行的回归中被掩盖了,差异特征被总体特征覆盖。当按照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时,各子样本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可以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