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自身搭建的农田平台,以降雨的形式,对水体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特征进行研究,测定阿维菌素在本平台中的迁移规律,分析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规律及残留特征。本论文主要研究在不同降雨模式和不同农药量两种大条件下,对种植小白菜的土地施用杀虫剂—阿维菌素,对其在水体和土壤中残留的浓度大小、浓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做研究,并为水体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作用。本文整个实验过程是通过自主搭建的模拟农田实验平台来实现的,其结论如下:(1)在阿维菌素标准用量,考察了三种不同雨量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仅大雨条件下在地表水水样中检测出了阿维菌素的残留迹象,说明在自然条件下,标准用量的农药在中雨及小雨降雨强度对农田周围地表水体的有机物残留污染相比大雨条件下较小;在中层水水样中,大雨相比中雨所收集到的水样中阿维菌素浓度更低,随时间下降速度更快。实验结果说明,大雨由于雨量更大,比中雨条件对土壤中阿维菌素的冲击更强,伴随着更大的稀释作用,导致中层水中阿维菌素的含量更低,说明恒定标准用量阿维菌素,大雨条件相比中雨条件对中层水中有机物残留污染更小;(2)在中雨条件下,当阿维菌素的施加用量超过标准建议用的3/4后,可能被雨水冲刷带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造成有机物污染影响。同时保持恒定雨量,阿维菌素在水体中的残留浓度随农药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中层水的残留浓度大于地表水;但水样中总体浓度较小;(3)在本实验周期内三种雨量、三种农药量的条件下,地表水和中层水中阿维菌素的浓度均较低,且在收集到的底层水水样中均未检测出阿维菌素的残留迹象,说明本实验喷洒的阿维菌素农药在进入土壤且被雨水冲刷的情况下,并未进入本实验所设置的底层水水样中,或进入水体的阿维菌素的量过小超出HPLC-UV的检出限后从而无法检出;说明当采用全新土壤时,增加施放的阿维菌素浓度还未达到土壤吸附饱和量的界限,导致雨水无法大量将土壤中的阿维菌素向下冲刷或带入水体;(4)保持标准农药用量,阿维菌素在土壤中残留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吸附能力,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程度与降雨雨量大小有关;表层土壤范围内,残留的阿维菌素浓度大小和降雨雨量的大小成反比,在表层至中层土壤范围内,阿维菌素向下迁移的程度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由此发现,雨量越大,表层土壤中检测到的阿维菌素的残留浓度越低,雨量越大,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分布越向下,从侧面反映雨水冲刷对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有去除作用;(5)在恒定中雨条件下,表层土壤和中层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浓度随阿维菌素的施加用量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正比,根据分析应与土壤中微生物对阿维菌素有分解作用以及阿维菌素存在自身半衰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