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迁移促使农村老人数量的增多,而随着农村地区青壮年的大量向外迁移,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趋向老龄化,更多的老人从事着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农村老人的劳动时间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人的养老负担,而养老保险作为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对劳动供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养老金水平的高低会对劳动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现阶段,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阿题是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低以及养老金待遇不高,农村老人的养老负担又很重,从而研究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对于政策制定以及减轻老人养老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基于农村农业生产老龄化的背景,指出选题的研究意义、方法和思路,并针对所研究内容进行了国内外的研究评述,主要包括现阶段国内外对于该选题研究的创新点和进步之处,并以此为借鉴完善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利用charl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来研究农村老人的劳动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老人劳动参与率高、劳动时间长等问题比较突出,并进一步分析老人继续从事劳动的内在原因,第三部分通过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变迁来指出农村养老的不合理之处,即当前农村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以子女赡养和自身获得劳动所得为主,传统的养老模式并没有减轻老人的养老负担,而公共养老只是起到辅助养老的作用,这违背我国建立健全养老体制的最初意愿。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养老金对于劳动供给的影响途径。分析指出,对于缴纳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而言,养老金对于其影响效果是不确定的,而对于直接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而言,则会减少其劳动供给。第五部分利用charl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基于两方面内容,第一、通过logit模型研究养老金对于劳动决策的影响;第二、通过最小二乘法研究养老金金额对于农村老人劳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养老金能够减少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现阶段新农保的实施在保障农村老人生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减少了老人的养老负担。 本文的贡献在于较早从微观层面数据(charls数据)研究农村地区养老金对于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使用了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指出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从而提升了老人的生活福利,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新设想,重点在于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收入,使其老有所养,而不是通过继续从事需要较强体力的农业生产活动作为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