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物画是最早独立的画科,在唐代开阔辉煌的时代背景下和宋代皇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到了顶峰,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肖像画、仕女画、道释画、风俗画等等都风靡一时。然而,这种辉煌没能持久,元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的主要地位后,人物画便渐趋衰败,到晚清时已至岌岌可危的境地。而受到文人画家青睐的写意人物画又因忽视造型也走入死胡同。明清虽有陈老莲、任伯年这样杰出的人物画家出现,但也是点点星光难以照亮人物画的大地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偏失和遗憾。因此,如何认识古代人物画的在美术史的位置,特别是唐宋后人物画的衰微的原因及启示,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综合性的绘画史,已有很多的版本,包括研究人物画的专著也已出现。但是大都是对画家和作品的分析,而就人物画兴衰课题的专门论述很少见。本文试从多角度的分析元以降人物画衰落的原因。除了当时的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审美标准的改变有关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元以后文人画的垄断地位。中国人物画要发展必须走出以古代文人画审美标准评判中国画的误区,淡化因长久滞留于文人画阶段而形成的审美心理定式。回归唐宋时期写实绘画的繁荣,也是在时代的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发展要求。本文从四个部分来阐述人物画衰微的原因及启示。第一部分:简述人物画的发展、辉煌及衰落的过程。中国的传统人物画是发展比较早的一个画科,在汉代已经基本成型,唐宋达到了鼎盛状态,创作空前繁荣,留下了大批现代人都感叹的人物画杰作。然而,元以降不仅优秀的人物画画家和作品大大减少,而且远离了唐宋的写实风格,到清代更是一蹶不振。通过对人物画发展过程的回顾,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物画脉络,也为下一步对衰微原因的分析做好准备。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人物画衰微的原因。首先,人物画本身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于它具有与生俱来的写实性和教化的品格,画家在绘画写实达到极致后,就会转向意趣的抒发和个体情感的表达。其次,又逢元代蒙古外族严酷统治,大批失意的文人和画家有了转向借物抒情的社会环境。于是,绘画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状况---文人画迅速强大并占据了画坛的统治地位。它的审美原则和创作理论也渐成为整个画坛中人共同遵守的原则。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文人画对人物画发展的消极影响。随着文人画在元明清画坛上主导地位的确立,它的“自娱”的创作态度极大的影响了画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文人画重视笔墨轻视造型,重气韵而轻色彩,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绘画原则极大限制了人物画的发展。人物画在文人画的体制下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日渐衰落。可以说,唐宋时期的辉煌渐渐步入了“古道西风瘦马”的窘境,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重大偏失。第四部分:论述古代人物画的衰落对当代画坛的启示。首先,我们要打破文人画的限制,重视写生和造型能力的训练,其次,要用绘画去反映生活和社会,用人物形象去感人。在当今这个开放、平等、竞争、自由的环境下,笔墨更当随时代发展而进步,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才能让人物画找回唐宋时期的辉煌大气。传统人物画虽然衰落了,但二十世纪以来的巨大发展则说明了人物画的广阔前景。本文的论述和分析目的在为中国现当代的人物画发展找到新的支点,即以人物形象为审美主体,去塑造感人的人物形象来传递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的评介和寄托画家的感情。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绘画的自身平衡机制,使其回归写实,让艺术和生活接轨,进入第二个发展期,在更高的层面上运行,将人物画置于上去。1这种写实的回归不是重复,而是更多的注入画家个人性情的抒发,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收古今中外的营养,以期一个新的“辉煌年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