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化去甲斑蝥素N-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jia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合成中性条件下有良好溶解特性的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chitosan,TMC),并以其为载体,以具有主动肝靶向的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为模型药物,制备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Lactosyl-norcantharidin-associatedN-trimethylchitosannanoparticles,Lac-NCTD-TMC-NPs),从纳米粒的被动靶向和Lac-NCTD的主动靶向两个方面,达到药物在体内的双重肝靶向识别,增加Lac-NCTD的抗肝癌疗效。   方法:(1)通过烷基化反应,在壳聚糖的自由氨基上连接上三个甲基,得到N-三甲基壳聚糖。经红外光谱、1HNMR表征确证N-三甲基壳聚糖的结构,并通过特性黏度测定三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以N-三甲基壳聚糖为载体,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等方法优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利用红外光谱等技术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介质中纳米粒胶体的释放特性。(2)以Caco-2细胞为模型,评价Lac-NCTD及其纳米粒的吸收情况。考察了时间、温度、浓度、外排作用对药物摄取的影响;考察了给药浓度、P-gp抑制剂、MRP2抑制剂、内吞抑制剂和细胞旁路转运促进剂对药物细胞转运的影响。(3)以人源性肝肿瘤细胞株HepG2为体外肿瘤模型,采用MTT法研究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探索药物的作用机制。定量定性地考察纳米粒对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4)以H22荷瘤小鼠为肿瘤模型动物,Cy7标记纳米粒,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考察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5)以H22荷瘤小鼠为肿瘤模型动物,考察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并对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及两种纳米粒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1)合成了不同季铵化程度的三甲基壳聚糖,其结构得到红外图谱和1HNMR谱的表征;使用乌氏黏度测得三甲基壳聚糖的特性黏度及分子量比壳聚糖原料有所降低,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CS:8.4kDa;TMC:6.8kDa。分子量的降低可能是壳聚糖在季铵化反应中分子发生断裂。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优化Lac-NCTD-TMC-NPs制备处方。纳米粒特性表征结果:平均粒径(120.6±1.7)nm,PDI为0.167,包封率(69.29±0.76)%,载药量(9.1±0.07)%。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分布均匀。纳米粒胶体释放行为均体现出显著的缓释特性,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2)Caco-2细胞评价吸收实验表明:Lac-NCTD以主动转运为主,旁路转运为辅的方式被细胞摄取转运的。P-gp,MRP2抑制剂CyA和MK-571能显著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纳米粒的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原料药。(3)纳米粒外对肝肿瘤细胞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Lac-NCTD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致细胞死亡的。(4)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显示了两种纳米粒较好的肝脏和肿瘤靶向性。(5)纳米粒可有效增加Lac-NCTD的抗肿瘤作用,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相对于壳聚糖纳米粒,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NCTD经乳糖修饰后肾毒性明显降低。纳米粒治疗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未见异常,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及两种纳米粒在治疗浓度内是安全的。   结论:优化的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较好。三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具有缓释药物和体内双重肝靶向作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提示,Lac-NCTD-TMC-NPs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潜力的新型靶向抗肿瘤递药系统。
其他文献
O2O概念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对O2O尤其是零售行业的O2O,从基本概念、运营模式、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了O2O研究现
在国外护肤品受追捧的同时,一些国货也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制作原理较简单,原料相对安全的手工皂便是其中之一。部分创业者看好手工皂的市场前景,纷纷卖起了手工皂。  市面上一块手工皂售价从二三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利润率超过100%。如果销量够给力,月赚几万不是梦。不过,由于手工皂目前仍比较小众,且因为私人作坊制作被质疑质量不安全,因此真要靠卖手工皂成功创业,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入门门槛低利润率可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