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并分析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针刺对照组以及药物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的方法(取穴:督脉:大椎、后顶、百会、前顶、神庭、水沟;背俞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取穴:百会、四神聪、太溪、大钟、悬钟、足三里);药物对照组口服西药尼莫地平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性观测(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等),评定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后得出结论。结果:三组治疗前后MMSE、ADL-R和SDSVD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在改善MMSE评分上,治疗组优于针刺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P<0.05),针刺对照组亦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在改善ADL-R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上,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相似(P>0.05),且两组均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针刺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P<0.05),针刺对照组亦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比较,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相似(P>0.05),且两组均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针刺对照组为80.00%,药物对照组为53.3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针刺对照组为80.00%,药物对照组为53.33%。结论:1.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2.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中医证候表现。3.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