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纹小鲃(Puntiussemifasciolat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c)小鲃属(Puntius),属于初级淡水鱼类,在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分布广泛,是研究淡水鱼类亲缘地理关系的良好材料。 本论文同时应用形态学数据和线粒体DNA序列信息,对条纹小鲃的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地质历史事件与进程,探讨了条纹小鲃在华南地区可能的亲缘地理模式。这对深入探讨我国华南地区淡水鱼类分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条纹小鲃样品采集自华南地区的8个水系,包括珠江水系的西江、东江和北江,广东沿海独立入海水系韩江、漠阳江和王母河,海南岛的昌化江、陵水河,以及台湾岛的东港溪。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华南地区8个水系104尾条纹小鲃样品Cyt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获得1140bp的序列,其中有10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序列的8.86%)共定义60个单倍型。华南地区条纹小鲃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7013,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5,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进化潜力。 2.基于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表明,华南地区8个水系共60个单倍型分别聚成2支(Ⅰ和Ⅱ).其中西江(XJ)和海南(HN)种群完全属于Ⅰ支;王母河(DP)和台湾(TW)种群完全属于Ⅱ支,且台湾种群独立形成一个单系;而其余四条水系北江(BJ)、东江(DJ)、韩江(HJ)、漠阳江(MYJ)的种群同时分属于两大支中。 3.Ⅰ、Ⅱ两支的形成以及台湾种群独立形成单系发生于第三纪晚期,与喜马拉雅运动所导致的中国南部一系列淡水鱼类区系隔离分化的过程密切相关,其中Ⅰ、Ⅱ两支的分化与珠江水系和东南沿海水系的隔离有关,主要的地质事件是喜马拉雅新构造时期莲花山脉的抬升以及云雾山和天露山的地理隔离所致;而台湾种群单系的形成与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的隔离有关。 4.海南岛完全属于Ⅰ支,且没有形成单系,从单倍型网络图可以看出海南种群与珠江水系种群关系较近,在第四纪冰期,华南沿海地区和海南岛之间可能存在一条共通水道,从而为两地区条纹小鲃种群进行基因交流提供了条件。 5.在珠江水系中,西江和北江种群关系更为接近。 6.对华南地区条纹小鲃种群进行错配分布分析和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华南地区条纹小鲃种群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种群扩张。 7.对华南地区8个水系共204尾条纹小鲃的24个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华南地区条纹小鲃在形态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