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交往是课堂教学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什么样的课堂交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主体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对课堂交往的忽视与片面化理解直接影响着个体生命的完整性存在、主体性存在和独特性存在。以教师主宰、控制的师生交往为主要形式甚至是唯一形式的课堂交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交往的主动性;以发展整体学生主体性为旨归的课堂交往过程,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与他人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中体验主体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实践过程。因此,从教师“教”的交往转向学生“学”的交往,是主体性课堂教学生活的体现,使学生从“独存”走向“共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本研究试图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等研究方法,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课堂交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交往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确立了研究方向和基本思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境遇,从课堂交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来探讨主体性交往实践。主要采取课堂交往和学生主体性关系的实证研究,包括课堂交往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调查分析,影响学生交往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和课堂交往学习的效果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课堂交往的时空分配、学习类型和具体交往活动形式三个方面对课堂交往的适切性进行讨论,呈现一个整体化的课堂交往体系,并围绕这个体系为建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课堂交往提出基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