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Hofstede,Hofstede,&Minkov,2010)。价值观对国家发展(Childe,1952;Halamandaris,2004;Tu,1996;Wiener,2004)、社会文化建构(Basá?ez,2016;Brogan,1994)和个人行为模式(Gudykunst,2001,Kim&Park,2015;Triandis,2012)有着关键性影响。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一代代历史人物不断“建构、解构并重构价值观体系”(Kulich,2011,p.52)。因此,价值观是动态的。价值观通过教育影响人和社会的发展。研究一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及其历史转变是理解该社会中人与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从历史文献视角探索中国教育价值观及其转变。本论文旨在回答两个研究问题。1.什么是中国教育价值观,包括传统儒家教育价值观和当前中国教育价值观?2.从古至今,中国教育价值观是如何转变的?通过历史分析和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呈现了中国教育价值观图表(图6.1和附件),中国基本教育价值观(图6.2),传统儒家教育价值观(图4.12)和当前中国教育价值观(图5.3)。在教育价值观转变方面,本研究区分了中国教育价值观的变化特征,包括静态教育价值观、动态教育价值观、复兴教育价值观、新兴教育价值观和忽视教育价值观(表6.1)。此外,本研究还呈现了新中国教育价值观发展变化趋势(图5.2)以及个别中国教育价值观从古至今整体变化趋势(图6.3,图6.4,图6.5)。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教育价值观及其历史转变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中国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中国教育不重视宗教信仰和道家“无为”、清心寡欲、亲近自然的价值观。3.中国教育价值观整体从以德育为核心转向德智并重。从国家层面来讲,德育在大多数历史时期重于智育。4.中国教育价值观整体从尊重历史转向批判历史又转向尊重历史。当前中国教育价值观是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国化与国际化的统一。5.中国教育价值观整体从等级转向平等、从特权转向公平、从束缚个性转向尊重自由、从依赖教师转向学生独立。具体来说,本论文包括两个研究。第一个研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之前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分析。通过介绍并分析中国教育历史、教育政策和中国最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本研究发现了中国1949年之前教育价值观(包括传统儒家教育价值观)及其历史转变过程。第二个研究是对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价值观的文献分析。通过介绍并分析从1949到2016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教育文献,本研究探索了新中国期间的教育价值观(尤其是当前中国教育价值观)及其历史转变过程。文章最后把本研究发现和跨文化价值观理论进行比较,讨论了客位价值观理论和本土价值观结构中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