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可控聚合合成含β-蒎烯共聚物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节油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再生性天然资源之一,我国更是资源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蒎烯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其聚合物萜烯树脂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但其品种单一,应用领域有限(主要作为增粘剂使用),未能使这一再生性天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加强萜烯聚合及其聚合物的功能化改性研究,尤其是以萜烯单体为基础具有特定结构及特殊目标性能共聚物的合成研究,对开辟其高值应用新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论文采用“活性”/可控共聚合方法进行分子设计,合成结构明确、分子量和组成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含β-蒎烯无规、交替或高交替程度共聚物。 本论文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β-蒎烯与异丁烯的活性正离子无规共聚合研究。β-蒎烯与异丁烯无论是单体不饱和键还是以它们为末端的增长链活性中心都具有相似的结构,有可能发生正离子无规共聚。通过控制无规共聚物中“硬”单体β-蒎烯链节和“软”单体异丁烯链节的相对含量有望获得从塑料、皮革到弹性体等不同物理性能的材料。但是,在β-蒎烯与异丁烯的一般正离子共聚合体系中,产物分子量不可控,得不到组成均一的无规共聚物,而且由于β-蒎烯极易发生链转移、链终止反应,随着单体投料中其含量增加,产物分子量显著下降,即难于合成具有较高β-蒎烯组成含量的高分子量共聚产物。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活性共聚合体系的实现。本研究采用α-氯代乙苯/TiCl<,4>/Ti(OiPr)<,4>/nBu<,4>NCI引发体系在-40℃下、二氯甲烷中首次实现了β-蒎烯与异丁烯的活性正离子无规共聚合。在不同的单体投料组成下(f<,β-蒎烯>=0.10-0.90),共聚产物的数均分子量都随单体总转化率成正比例增加,并且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都保持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1-1.2)。采用Kelen-Tüdos法测得β-蒎烯和异丁烯的竞聚率分别是r<,β-蒎烯>=1.10,r<,异丁烯>=0.89,表明它们之间的聚合近似“恒分共聚”,即共聚产物的组成近似于单体投料组成。通过<1>H NMR分析进一步证实它们是完美的无规共聚物。 此外,还采用DSC法测定了在不同单体投料组成条件下所得β-蒎烯/异丁烯共聚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发现共聚产物的T<,g>可以通过改变单体的投料组成来调节。另一方面,由于β-蒎烯分子环上两个烷基的给电子效应,使其仅具有正离子聚合活性,而可进行正离子聚合的单体有限,从而导致含β-蒎烯共聚物品种不多,性能设计受限。然而,如果给电子单体β-蒎烯能与种类繁多、常见易得且具有吸电子性质的极性乙烯基单体如丙烯腈、丙烯酸酯等发生自由基共聚,并在此基础上同时控制共聚产物的组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和链末端功能性,便可大大提高设计合成具有新颖结构及特殊目标性能的含β-蒎烯精细高分子的能力,从而丰富含β-蒎烯共聚物的品种并扩宽其应用领域。因此,本论文第二部分是有关β-蒎烯与丙烯腈或丙烯酸正丁酯(n-BA)的“活性”/可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证实本身无自由基均聚活性的β-蒎烯能与极性单体丙烯腈发生自由基无规共聚合。采用Fineman.Ross法估算得到在60℃下、二氯乙烷中AIBN引发的β-蒎烯/丙烯腈共聚体系的单体竞聚率分别是,r<,B-蒎烯>=0,r<,丙烯腈>=0.66,表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单交替共聚合”反应,最终得到以丙烯腈单元为主、随机嵌入单个异构化β-蒎烯单元链节的聚合物链。往β-蒎烯/丙烯腈自由基共聚体系中添加路易斯酸Et<,2>AlC1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链中异构化β-蒎烯结构单元链节的嵌入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单体投料中β-蒎烯的含量,得到首例近乎完美的β-蒎烯/丙烯腈交替共聚物。本研究还采用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首次实现了β-蒎烯与丙烯腈的“活性”/可控自由基共聚合。在较低的β-蒎烯投料组成下(f<,β-蒎烯>=0.10或0.25),二硫代苯甲酸2一氰基异丙酯(CPDB)为RAFT试剂的共聚合体系显示典型的活性聚合特征。然而,在单体总转化率较高时(如大于40﹪),该共聚体系偏离活性聚合行为,且随着投料组成中β-蒎烯含量的提高偏离越明显,这可能是体系存在β-蒎烯的烯丙基氢链转移反应所致。本研究还结合采用路易斯酸Et<,2>AIC1和RAFT试剂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控制得到交替程度高、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的β-蒎烯/丙烯腈共聚物。 (2) 本研究还证实β-蒎烯与极性单体n-BA可以进行自由基无规共聚合。发现添加路易斯酸EtAIC1<,2>可以相对抑制β-蒎烯/n-BA共聚体系中存在的β-蒎烯烯丙基氢链转移反应,从而使共聚产物收率、分子量和聚合物链中异构化β-蒎烯结构单元链节的嵌入率明显提高。计算机辅助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模拟结果显示,在70℃、本体条件下不添加和添加EtAlC1<,2>的共聚体系中,β-蒎烯与,n-BA的竞聚率分尉是,r<,β-蒎烯>=0,r<,n-BA>=2.2和r<,β-蒎烯>=0,r<,n-BA>=0.86,表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单交替共聚合”反应。本研究还采用RAFT聚合方法实现了β-蒎烯与,n-BA的“活性”/可控自由基共聚合。在较低的β-蒎烯投料组成(f<,β蒎烯>=0.20)条件下,CPDB存在下的共聚合体系呈现典型的活性聚合特征。采用CPDB存在下所得β-蒎烯/n-BA共聚物作为大分子RAFT。试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相应的嵌段共聚物,证实它们具有“活性”末端结构。 (3)最后,本研究还以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光活性稀释剂,α-羟基异丙基苯甲酮(1173)为光引发剂,在UV光照射下,对β-蒎烯/丙烯腈(或β-蒎烯/n-BA)共聚物的光固化成膜性能作了初步研究,并对膜性能作了测试。 以上含β-蒎烯精细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具有创新学术意义,为“活性”/可控聚合研究拓展新的领域,同时将赋予β-蒎烯聚合物新的性能,丰富含β-蒎烯共聚物的品种,有利于β-蒎烯这一天然资源的充分、有效和高值利用。
其他文献
橄榄石结构的LiMnPO_4,具有结构稳定性好,理论比容量高(170 mAh·g-1),工作电压高(相对Li+/Li的电极电势为4.1 V)等优点,是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该材料本身固有的低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本论文针对该材料的上述缺点,对LiMnPO_4材料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掺杂改性。利用XRD、SEM、TEM、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
地处山西省南端的阳城县,在几年来的创建活动中,坚持“思想能动、措施推动、典型带动、机制促动”的方法,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取得了明显效果。1996年、199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基
张力2无疑,这是一方精彩的石头。白菜(百财)主题的赏石很多,但不像这一方:菜叶有叶的舒展、柔嫩、色泽变幻感,菜帮子有帮子的脆嫩、劲挺感,菜根也有根的结实紧致。当得起“惟
荧光粉的球形化是目前发光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论文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和NHHCO共沉淀法合成了近球形YAlGaO:Tb(YAGG:Tb)绿色荧光粉;对前驱体进行了TG-DTA分析;对样品进
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TiO2 作为光催化剂在处理废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方面呈现了其它处理方式不能取代的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严重制约TiO2
有机氯化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而氯代有机物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中难于降解,并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水体中造成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因此一直成为各国优先控制的污染物。论文针对零价铁还原性脱氯技术存在的脱氯速率和脱氯效率低的缺点,提出利用层状水滑石(LDHs)的“记忆效应”,将LDHs的煅烧产物应用于零价铁脱氯体系,使降解的氯离子在复合金属氧化物恢复到原有LDHs层状
能源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化学电源作为能源的重要形式之一,被人们利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自从1990年sony公司把锂离子液态电池产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便因其高的质量比
本文在对费-托合成领域过去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以多元体系的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催化剂的费-托合成
为了既能避免法律方面的风险,又能顺利地开展进口业务,开证行在授信审批环节,应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贸易背景情况等,决定是否控制提单或货物。目前,开证行经常以第三方担保
由于重金属离子对人和生物体的毒性,当各种工业活动产生的重金属离子排入到水系中时,它们必须被除去。在各种处理重金属的方法中,吸附法由于其易得、低费用、高效、没有二次污染风险等特性,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一种选择。因此,本文以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两种天然高分子淀粉和纤维素为原料,对其改性并研究其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性质。本文以二硫化碳(CD)和柠檬酸(CA)对多孔淀粉(PS)进行改性得到多孔淀粉黄原酸酯(P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