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海面温度和海平面的持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台风灾害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极端气候灾害,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已产生愈渐严重的威胁。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人口大量集中,使该区域在面对灾害时呈现出更高的脆弱性。对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研究及综合防风策略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破迫切与重要。论文选取台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中的项目级课题“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中课题三《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网络设计及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YFC05029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海面温度和海平面的持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台风灾害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极端气候灾害,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已产生愈渐严重的威胁。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人口大量集中,使该区域在面对灾害时呈现出更高的脆弱性。对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研究及综合防风策略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破迫切与重要。论文选取台风灾害频发的泉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泉州市进行台风灾害风险的综合评估,确定高风险区域并分析其具体特征与成因;再利用CFD技术对核心城区进行台风风环境的模拟研究,分析其风环境空间特征及具体成因,以此指导泉州市防风减灾规划;构建泉州市“御、防、导”综合防风策略体系,保障城市安全,全面降低台风灾害对泉州市的破坏程度。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总结国内外关于: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台风灾害与风环境模拟、防灾减灾策略的理论研究和成果。第二部分是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泉州市进行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分析。在定性分析已有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构建本文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定量计算方法,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计算台风灾害风险指数(TDRI)获得泉州市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最后针对高风险城区进行具体成因分析,明确防风策略的侧重。第三部分是运用STAR-CCM+软件对评估出的高风险城区进行台风风环境模拟,从整体风环境、风速、风压三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空间特征与形成原因,为后文构建防风策略提出建议。第四部分是依据上述研究,结合生态建设、规划调控、社会政策三方面内容,构建泉州市“御、防、导”防风策略,覆盖从区域到城市,从街区到建筑,从政府到群众的全方面、立体化的综合策略体系,以应对泉州市台风灾害,保障城市安全。本文综合评估泉州市台风灾害风险程度,模拟中心城区台风风环境情况,详细分析高风险城区及风环境模拟的空间特征与成因,结合生态、规划与政策,构建全面综合的城市防风策略体系。为沿海台风频发城市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高风险区识别、风环境模拟与分析、综合防风减灾策略等方面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数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思维思考方式,在不断的发展中受哲学观、宇宙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渗透到园林建筑领域,并且对皇家园林景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园林景观审美,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传统数术文化的结合,赋予现代园林景观新的设计思路。根据数术文化理论的分类,按照原理—应用—表现三个层次进行论述,探究五种数术文化理论在紫禁城景观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建筑供能技术,近年来在建筑供热供冷方面的市场占有量逐步增长,其中房间空调器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房间空调器在室内舒适性方面存在吹风感、噪声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热泵空调器用辐射型室内换热器。本文旨在定量研究辐射型室内换热器的供热供冷热舒适性,指导该换热器的板型
随着全球温度的日益升高,极端气候风险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大挑战。城市区域在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生态风险程度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最为重要的核心,高的开发强度和人口的高度聚集,让中心区的热环境更加恶化,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如何改善城市热环境,实现街区环境品质提升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存在缺乏综合考虑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形态优化研究,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管理结合不紧密,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城市暴雨、热浪、空气污染等极端气候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城市韧性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抵御和防范外界扰动的重要理论。尤其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之一,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韧
随着2018年12月1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下称2018版《标准》)的实施,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布局从“半径覆盖”的传统方法,转向强调“步行可达”的社区生活圈建设。同时,大数据时代下多样化的城市开放数据获取途径和空间分析技术,为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布局优化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支持。面对配套设施布局的规划标准的转变,以及城市中心区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布局优化所面临的社区生活圈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与体验型消费观念的推广,城市消费模式开始逐渐转变,并对传统商业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旧城区商业空间改造成为存量规划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的旧城区商业空间改造研究大多停留在店铺业种业态与街道景观设施等层面,未能树立系统发展观,对商业建筑自身发展动力与其所处城市环境间的矛盾认识不足,对商业空间活力的提升效果有限。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意义在于通过探寻生态元在生态系
城市的发展带来人口的增长与用地的集中,往往形成高密度状态。居住空间作为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城市空间构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高密度城市特点的集中展现区域。因此,高密度城市常伴随着的空间拥挤、设施不足、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居住空间中常有体现,如何实现高密度状态下居住空间宜居性的提升,对于我国旧城改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高密度城区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住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