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中的双关修辞格可谓历史悠久,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会话中,双关修辞格都是人们最喜爱的修辞格之一。但是传统的修辞学对双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关的结构、功能、类型、范围等研究上,注重已成为语言事实的修辞的描写,而对主体创造双关和理解双关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过程关注不够,因此,本文旨在以斯珀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认知和语用视角探讨英语双关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本文首先从定义、特征等方面对双关进行了介绍,然后从修辞学、语义学和语用三个角度回顾了以往学者对双关的研究,指出他们研究的贡献和不足。继而对关联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介绍了该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它的主要观点。本文的重点在于从认知和语用两个方面分析双关的生成和理解的心理机制。关于说话者生成双关的机制,在认知方面,首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双关是隐喻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隐喻”并非传统意义上作为一种修辞格的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将隐喻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由于双关语隐喻一样涉及两个心理空间(这两个空间分别为一个词语的两个意思或者同一个读音的两个词语),听者需要建立两个心理空间并将其联通起来,如这两个空间与言者所建立的心理空间基本吻合,则说明听者理解了言者的话语,反之则表示听者误解了话语,因此双关生成的心理机制与隐喻是一样的,作为隐喻的一种,双关利用发音或形式的相似来实现隐喻,因此是语音隐喻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语用的角度,讨论了双关所产生的语用效果。既然双关违背了“尽量避免歧义”的方式准则,那么双关的存在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言者生成双关的用意和理据何在?本文通过分析讨论了双关所具有的语用效果,指出在某些场合下,双关的使用能够带来比一般的、遵守合作原则的话语更加好的语用效果。这些语用效果包括:实现语言的经济性、制造幽默效果、增加文本的文学效果、吸引注意等。然后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分析发现,双关的生成理解过程是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双关的生成和理解遵循了这个过程。从说话者角度,他故意用有歧义的词语来制造双关,这违背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形式,通过这种有标记的运用双关,说话者试图表明他的意图,明示听话者,听话者则要通过语境来推断出双关的两个“关”之间的关联,以识别说话者的意图。关于说话者理解双关的机制,通过关联理论对其的解释将其理解过程分为了五个步骤。最后,本文对论证进行了总结,阐明了所得出的结论,并指出该研究的不足以及为后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