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大战”在西方世界已持续近十年。随着我国学界对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研究,“科学文化”这个外来词近年来在我国大众传媒上频频出现,成为一个流行的热门话题。从当前现状来看,“科学文化”正在我国媒体上展开着一场类似于西方国家的“两种文化”的争论,主要是我国部分人文学者与部分科学工作者在争夺科学文化的“话语权”。 本学位论文以我国这场科学文化“话语权”纷争为背景,首先从分析文化对科学的影响为切入点,再深入剖析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分别表现在这三个层面:器物层面、科学体制层面、科学精神层面。从而指出科学文化不是科学本身,也不是指具体的科学,当然也是不同于宗教、文学、艺术、道德等一般文化形态,而是与科学有关的文化,是缘于科学而生成的文化。即科学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人类与科学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综观这场“话语权”的激烈交锋,我们发现其焦点在于“科学主义者”与“科学文化人”关于“反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之争。面对“核科学”、“基因工程”、“生态科学”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两派之争所表现出的最大的分歧在于:“科学是否存在伦理问题”、“科学是否需要伦理来监督和指导”等科学界与伦理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而“科学是否存在伦理问题”是“科学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的前提条件,所以“科学伦理”这一新兴的课题受到前所未有的争议。 本学位论文拟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这场“话语权”的纷争,从分析科学有无存在禁区入手,从而指出科学中是存在伦理问题的:它主要包括科学家的内在责任(职业精神)和外在责任(即对社会的责任)。虽然论证了“科学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成立的,但面对着现代科学与道德的“二难困境”,“科学伦理学”应该在科学中起着怎样的一种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提出了“程序—共识论”这一观点,即科学伦理学在科学界与大众起着一种沟通交流的平台作用,以期让人们通过这个平台充分地沟通、交流,从而达到一种妥协、平衡、共识。体现出科学伦理学是对科学与人类的双重关怀! 本文采用宏观研究与微观剖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和思辩的方法,从而从伦理学的视角下剖析了我国这场科学文化“话语权”争夺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