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混源油藏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即油源分析和混源定量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沥青质包裹组分与原油沥青组分的地球化学分析开展塔中和塔北低凸起海相混源油藏的油源对比工作。基于油藏的混源认识,结合全油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以及正构烷烃含量等多种手段对研究区域油藏的混源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探讨了油藏中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相对贡献,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本论文首先获取塔中和塔北低凸起上典型稠油的沥青质组分,通过轻度化学氧化降解得到其中的吸附、包裹组分,对比发现沥青质吸附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与直接来自原油的沥青组分相似,体现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贡献;而代表成藏早期烃类充注的包裹组分显示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亲缘性,充分说明塔中和塔北低凸起海相油藏普遍是由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来源的原油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来源的原油先后充注形成的混源油藏。
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手段对塔中和塔北低凸起海相混源油藏进行定量评价。塔里木盆地两套主力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可以有效区分两套烃源岩。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混源比例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对混源油藏进行定量评价。在塔中低凸起不同层位、不同区块油藏中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利用该方法得到的结果认为该地区油藏整体以中、上奥陶统烃源岩贡献为主,寒武系-下奥陶统来源的原油相对贡献率占20%~40%,个别可以高达80%以上;埋深越大,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贡献率也越大。
利用GC-MS仪器分析手段测定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绝对含量。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规则甾烷和三芳甾烷相结合的生标复合参数评价体系,并用于评价轮南低凸起稠油藏的混源程度。结果表明该地区既有单纯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也有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贡献占主体的油藏。综合原油其他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在成藏后期油藏可能存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晚期烃类充注。
塔北哈拉哈塘凹陷油藏多为稠油藏,目前在哈6区块发现的油藏中,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藏早期充注的烃类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后期接受了中、上奥陶统来源的原油充注,整体体现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特征。从正构烷烃含量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角度开展的定量评价工作认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为该地区油藏的主力烃源岩。
本工作从全油稳定碳同位素角度出发,结合生标化合物以及原油中正构烷烃含量等方法对塔中和塔北地区海相油气藏的混源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主力贡献,但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贡献也较为可观,特别体现在轮南低凸起稠油藏中。研究表明台盆区深部储层勘探前景良好,特别针对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来源的油气藏仍然具有进一步的勘探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