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2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水产业也是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产业之一,由此造成的损失非常惨重。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在“合理目的”的掩盖下频频设置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其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给我国水产业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与主要出口市场的水产品出口贸易概况,阐述了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有关水产品的相关法规与标准,概述了我国水产品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影响。其次,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定量研究了主要出口市场相关药物残留标准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然后结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就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采取的积极措施进行了整理归纳。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仍然相对集中,容易受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不同市场对我国出口的具体品种的需求存在异同。出口综合平均价格总体上缓慢攀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存在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计量经济实证分析,国外药物残留标准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国外药物最大残留限值提高1%,我国相关水产品出口的贸易额就将减少0.14%。由于欧盟氯霉素残留限量标准的降低,2002年至2006年,我国相关类别的水产品出口贸易损失约2400万美元。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在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最新的事件动态,采取相应措施沉着应对。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起着主导作用,企业应配合政府部门做好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协同政府共同跨越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