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9±8.4)岁;于术前1天、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入选标准: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左前降支病变(左前降支狭窄程度≥75%,且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50%)并成功实行PCI术。排除标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取同期经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6±6.3)岁;于术前1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所有参数采用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二维探头M5SC,频率为1.7~3.3MHz;三维探头(4V),频率为1.5~4.0MHz,帧频25~40帧/s,配有EchoPAC工作站。 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有: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D-STI测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及左心室17个节段的应变值。分析比较对照组与冠心病组中术前1天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的变化差异。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术前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L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L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患者的GLS、GRS、GCS、GAS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GLS、GRS、GCS、GAS的绝对值均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 4、与对照组相比,在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值中,术前左心室9/17节段的纵向应变(LS)的绝对值减低,6/17节段的径向应变(RS)的绝对值减低,8/17节段的圆周应变(CS)的绝对值减低,8/17节段的面积应变(AS)的绝对值减低(p<0.05);应变绝对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间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PCI术后上述缺血节段应变的绝对值较PCI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3D-STI能够无创、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左心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收缩功能。3D-STI能够相对早期发现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及缺血节段应变绝对值较术前均有改善。3D-STI可应用于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PCI术疗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