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ak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9±8.4)岁;于术前1天、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入选标准: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左前降支病变(左前降支狭窄程度≥75%,且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50%)并成功实行PCI术。排除标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取同期经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6±6.3)岁;于术前1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所有参数采用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二维探头M5SC,频率为1.7~3.3MHz;三维探头(4V),频率为1.5~4.0MHz,帧频25~40帧/s,配有EchoPAC工作站。  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有: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D-STI测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及左心室17个节段的应变值。分析比较对照组与冠心病组中术前1天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的变化差异。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术前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L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L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患者的GLS、GRS、GCS、GAS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GLS、GRS、GCS、GAS的绝对值均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  4、与对照组相比,在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值中,术前左心室9/17节段的纵向应变(LS)的绝对值减低,6/17节段的径向应变(RS)的绝对值减低,8/17节段的圆周应变(CS)的绝对值减低,8/17节段的面积应变(AS)的绝对值减低(p<0.05);应变绝对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间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PCI术后上述缺血节段应变的绝对值较PCI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3D-STI能够无创、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左心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收缩功能。3D-STI能够相对早期发现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及缺血节段应变绝对值较术前均有改善。3D-STI可应用于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PCI术疗效的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右美托咪定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并可以加入到局部麻醉药中用于各种区域麻醉技术。在单次神经阻滞中,右美托咪定已被表明可以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和增加感觉及运动阻
目的研究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致病菌的常见细菌种类、细菌丰度及菌群结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诊断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样本61例,提取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菌基因组DNA、再进行PCR鉴定,同时对CSF进行细菌培养,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将二者阳性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利用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PCR阳性的样本进行高通量测
目的:运用OCTOPUS 600全自动电脑视野计观察脉冲视野的短期波动情况以及白内障、年龄因素对脉冲视野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者分为两组:正常组和白内障组。正常组参与
目的:评价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和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为于我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