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来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既往晚期大肠癌化疗的疗效不佳,随着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新药的问世,晚期大肠癌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及生存期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尤其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患者最终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可能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在肿瘤干细胞中,一些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或者异常激活,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致使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及侵袭能力增强,进而导致了肿瘤的复发转移。目前针对大肠癌的治疗,已上市的靶向药物有阿瓦斯汀(贝伐单抗BEV),它是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BEV通过直接阻断VEGF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是目前被批准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它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而达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阻断肿瘤营养的供给,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的目的。因两者作用机理有相同点,我们设计了本实验,比较它们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药物是否存在对大肠癌干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目的:本课题旨在比较恩度和阿瓦斯汀对小鼠结肠癌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恩度治疗结肠癌的可行性。并通过检测CD44、β-catenin、VEGF的表达,初步探讨药物对CD44标记的结肠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验证该抑制作用是否与维持干细胞数量及功能的Wnt信号通路相关。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体外培养的CT26.wt小鼠结肠癌细胞进行实验,调整细胞浓度为6×10~6/mL,按每只小鼠0.2mL细胞悬液在右下肢腋窝皮下注射接种,以肿瘤体积达到200mm3为成瘤标准,开始药物干预。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NS 0.2ml d1-14腹腔注射;实验组:阿瓦斯汀0.2ml(5mg/kg) d1、8腹腔注射;恩度0.2ml(3mg/kg) d1-14腹腔注射。药物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种植瘤体积的变化、体重、进食、精神状况等,并详细记录。用药结束后24小时内处死小鼠。描绘肿瘤生长曲线,计算瘤重及抑瘤率。最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小鼠结肠癌组织中CD44、β-catenin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的一般状态:对照组在干预的第7天开始出现精神萎靡,进食饮水减少,两个实验组也出现上述症状,但程度较轻;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各组小鼠在药物干预的第6天,肿瘤体积并无显著性差异。从第9天开始出现差异,其中药物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肿瘤体积,但是两个药物组并无差异。到第12天三组间肿瘤体积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阿瓦斯汀组<恩度组<对照组。阿瓦斯汀组抑瘤率为47.22%,恩度组抑瘤率为22.2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检测VEGF、CD44及β-catenin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恩度和阿瓦斯汀均使三者的表达减少,其中阿瓦斯汀组表达下降最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D44与β-catenin呈正相关(P<0.05);VEGF与β-catenin呈正相关(P<0.05)。结论:恩度及阿瓦斯汀均可抑制小鼠CT26.wt结肠癌种植瘤的生长,其中阿瓦斯汀抑制作用更强。恩度和阿瓦斯汀均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阿瓦斯汀抑制作用优于恩度。恩度和阿瓦斯汀均可抑制CD44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以及维持干细胞生长的Wnt通路的异常激活,阿瓦斯汀抑制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