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采用检测颖果生理活性的方法,来探讨颖果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胚乳的活性;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颖果果皮与胚乳的发育过程;用称量法来研究水稻颖果的生长;采用树脂切片法来观察胚乳细胞淀粉体的形态结构,结果如下:1.水稻颖果的发育:颖果在长度和宽度上的增加主要集中在花后12d之前,在花后15d左右时,颖果在长、宽度上都基本达到了成熟籽粒的水平。胚乳细胞在花后6d时就有部分细胞失活,开始时主要集中在胚乳中部,随着颖果的发育,内胚乳细胞积累淀粉的逐渐增多,细胞逐渐失去活性,到花后15-18d时,胚乳内大部分细胞都已经失活。花后3d到花后9d,胚乳活性较高,之后由于细胞内的淀粉大量积累,细胞活性逐渐下降。花后6d时胚乳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淀粉,以后胚乳细胞中淀粉含量不断增加。子房壁的主要部分是中层,含有较多的质体,一般在中层外侧细胞内含有较多的淀粉体,中层内侧的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在颖果的发育中细胞内的淀粉体解体,叶绿体退化。位于背部大维管束附近则含有较多的绿色细胞,这一区域的细胞生理活性较长。下表皮细胞在颖果发育过程中仅纵向伸长而不分裂,随着水稻颖果的发育下表皮细胞间会有间隔。2.胚乳淀粉体的发育:花后第3d,胚乳细胞数急剧上升,约在花后第6d胚乳细胞数达半数,第12d时胚乳细胞数达最大值。水稻的胚乳在细胞化后,处在胚乳表层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处于表层以内的胚乳细胞便相继开始积累淀粉与蛋白质,成为贮藏细胞,其后随着淀粉体充满细胞,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发生一系列的衰退特征,核变形,核膜局部内陷或凸出,最后核衰亡。水稻胚乳淀粉体为复粒淀粉体,内含有数目不一、大小不等的淀粉粒。发育起始时的淀粉体,呈球形;伴随着淀粉的累积,淀粉粒在形态上开始发生变化,从球形变化到椭球形;当淀粉体内淀粉粒相互生长、接近时,由于淀粉粒与淀粉粒之间的相互挤压而使接触面呈现不规则的多角形,非接触面淀粉粒形状呈弧形,变化不大。籽粒透明部分和垩白部分淀粉粒和淀粉体的形态结构差别较大。籽粒透明部分的胚乳细胞内淀粉体呈多面形,淀粉体排列紧密,淀粉体之间无空隙。垩白部分淀粉体内的淀粉粒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排列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