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组织之探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经过几番磨难,终于深刻地体会到新式教育的重要。教育行政者有感于教育的落后,故而从清末的“预备立宪”开始,到辛亥以后的“五族共和”,以及北伐后的“定都南京”,都将“教育普及”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只是中央政府愿虽宏,力却薄,且贫困至极,又不可能走“先富后教”的道路,只好借助民间的力量,但是千余年来民众未曾有过团体生活的训练,不能全部交由民间,故而只能走官倡民助的“第三条道路”。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立新式学堂,树立现代学制,没有丝毫的经验能够传承,也不能依靠一两位学者的个人见解,故而需要众人商议,群策群力,这就使得中国的教育研究,从最初就不是学者的业务,而是众人的事务,这就产生了中国式的教育会,与西方的不一样,这是当时教育研究组织的第一类。随着新式学校的逐渐发展,教育上出现了一些急需要解决、但是行政机关一时无力解决的问题,如职业教育问题、儿童教育问题、民众教育问题等,故而出现了指向于各种问题的各式教育社,它们是当时教育研究组织的第二类。到了一定的阶段,教育学术落后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并且成为教育继续发展的障碍,故而又出现了新一类的教育研究组织,即教育学会。   从地方型的教育会,到事业型的教育社,再到学术型的教育学会,由此构成了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组织的基本形态。它们是“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力量,三者随着新式教育发展逐渐出现:民国前期(辛亥革命后至北伐战争前),立足于地方的教育会,因中央及省级教育行政的萎缩,而联合组成全国性的教育会联合会,并和后起的教育社密切联系,在军阀混战的空隙中,直接指导了20年代的教育改革,实为本国民间教育研究运动的一个高峰。民国后期(北伐战争后至解放前),执政的国民党鉴于此前民众运动风起云涌,感受到了有“威胁”,故而对于社会组织加强了控制,地方的教育会面临着被停摆的困境,其后经过整顿才得以恢复,但元气已伤,不复此前光景。教育社当时亦受波折,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类别、数量、人员诸方面均有进步。此后,它们与教育学会又联合组成了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会,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继续坚持着教育的研究,展现了我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三级教育研究组织自身也有所变化,如从自然人变成了社团法人,从会长制转向了委员制,就教育研究而言,从民间代议的形式,转向了民间合议等等。   走中国式的“第三条道路”来发展教育,原本为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却有意料之外的收获,那就是符合国情,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至于走这条道路所经受的种种波折,以及道路本身的起起伏伏、疙疙瘩瘩,则可能是学习所免不了的学费。今日之中国,依然还很不富裕,普及教育的追求也未更改,教育学术研究水平依然需要加以提高,历史的经验值得加以关注。
其他文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为了提高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提出了建设“能力本位、知行并举”的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
拍摄地点:挪威,奥斯陆拍摄时间:7月10日INFO:Canon EOS 5D Mark III,f/4.5,1/40s,ISO 800奥斯陆的市政厅是这个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1950年为纪念建城900周年而建造,也称“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生成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宜的课程理念与意识、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素养既是此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
立卷归档是公文处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各单位处理的都是纸质文件,所以对纸质文件的归档已经有了一整套严格而规范的方式方法,如填写卷宗号、编写文件页码以及
期刊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现在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测试方法。文章的形式有叙事的、说明的、论述的,这也就相应的要求高中学生能够灵活地从整体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形势并不良好,许多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形式,表现出建而不用的现状。本文介绍了高校精品课程的内容含义,针对其在网站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建议。
我公司于1994年引进了日本丰田JAT600-A-190型喷气织机130台,其中30台电子多臂、二色选纬织机,同时织前工序配置了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瑞士贝宁格整经机和美国西点浆纱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各种智能化电气设备进入千家万户,电力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工业化、农
运动选材是根据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其先天运动能力,把先天条件优越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20世纪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学从表型的研究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