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过去的金融危机的研究已经产生了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克鲁格曼-弗拉德-伽伯模型描述了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不协调会导致货币危机的爆发;奥伯斯特菲尔德的第二代模型认为政府维护汇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均衡的动态博弈过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又出现了以道德风险、流动性不足以及企业的净值变动与多重均衡模型为研究重点的第三金融危机模型。不过,这三代模型都是货币市场危机模型,本次发生的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则是资产市场危机,因此显然需要探索新一代的危机模型。 对第四代危机模型的研究实际上已经开始,但远未成型。克鲁格曼在2001年就提出了以资产市场为中心的第四代金融危机的设想,但之后的研究进展并不明显。本次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爆发及其严重后果必然会导致对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热潮,作者希望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本文共分七章,核心内容是通过分析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发展和蔓延过程,提出国际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问题的重要性,运用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对次优抵押贷款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和过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理论架构、模型及其所应当包含的一些要素和观点。 论文首先提出2007年爆发的由美国次优抵押贷款问题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证明了国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严重性,因此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研究再次变得十分迫切。随后论文对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理论-金融危机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包括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市场存在和运行的基础,但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这一基础受到质疑,因此产生了金融危机理论。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是古典理论的自然延伸,强调良好的经济基础的作用;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就开始强调投机冲击的作用,认为经济基础良好并不一定就不会发生危机,行为金融学也开始在解释危机方面崭露头角;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内容更为丰富,提出了道德风险、流动性不足、企业资产负债表变动等多方面的原因。论文还对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初步研究成果也进行了介绍,这是探索第四代金融危机的理论基础。 论文对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发展过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做为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根据危机发展的历程,可以将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分为六个阶段:(1)2007年3月初之前,次优贷款相关证券市场出现了一轮急速下跌,标志着危机爆发。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事件是汇丰(HSBC)为其在美国的次优抵押贷款部门提取巨额拨备以及美国最大的次优贷款放贷公司新世纪(New Century)宣告破产。(2)2007年3月初-5月中,在首轮下跌后,次优贷款相关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但房屋市场和借款人信用状况等基本面因素仍然在持续恶化,银行开始普遍收紧放贷标准。(3)2007年5月中-7月底,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投资次优抵押贷款市场遭受巨额损失,最终申请破产保护。评级机构开始大规模对房屋贷款相关证券(RMBS、ABS、CDO等)进行审查和降级,也对市场动荡加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2007年8月初-9月中,法国巴黎国民银行(BNP Paribas)以旗下三只拥有次优相关投资的基金无法正常估值为由,冻结了其赎回,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触发了市场的流动性危机。美元和欧元的隔夜拆借利率飙升,欧洲央行和美联储不得不入市干预,先后共向市场注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但是收效甚微,美联储最终开始大幅减息。(5)2007年9月底-2008年初,华尔街五大投行、各大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披露的季度报告中,开始对次贷相关投资进行巨额的公允价值减计,次优抵押贷款危机演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6)2008年初-今,受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呈现出明显减速迹象,有可能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救助市场,防范危机。 随后,论文通过运用已有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有效市场假说以及行为金融学对次优抵押贷款危机进行研究,发现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第一代、第三代模型对这次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反而是针对当年欧洲货币危机的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对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缺乏解释力,说明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应当是一个更加一般化的理论,不应当仅仅针对某种经济类型。 经过上述分析,论文提出了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1)经济基础仍是决定金融危机发生和系统性风险蔓延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经济金融体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和地区。换言之,只要宏观经济基础和金融体制出现问题,危机都将出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2)资产价格泡沫可能成为今后引发金融危机及系统性风险的最重要诱因,亦即资产市场危机将取代货币市场危机成为今后危机的主要形态。(3)衍生产品的过度膨胀加剧了资产泡沫和基本经济金融状态的不均衡,并且掩盖了实际的风险程度,但有效市场假说仍然成立,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投资者如果是理性的话,并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4)在完全自由的市场条件下,流动性危机更加容易发生。(5)在危机的传播和蔓延方面,行为金融学有很强的解释力,应当被包括在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当中。前三点是所认为的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宏观部分的核心内容,在后面的两章里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推导出新的模型。而第四和第五点属于微观危机理论,也应当被包含在内,但因为其分析框架和方法有比较大的不同,因此进一步的研究没有包括在本论文之内。 在提出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初步框架之后,论文对其核心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结合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实践,论述了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内在逻辑,讨论了为什么经济基础仍是发生金融危机和导致系统性风险蔓延的决定性因素、资产市场危机将取代货币危机成为今后危机的主要形态以及衍生产品的过度膨胀对金融市场风险程度的影响。 在第六章中论文在克鲁格曼研究的基础上对第四代金融危机模型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探讨,得出了新的危机模型。克鲁格曼的第四代金融危机模型源于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中的企业的净值变动与多重均衡模型。他认为触发危机的因素都是类似的,只需要把关注重心转移到资产市场价格上。第三代危机模型中的企业净值变动与多重均衡模型研究的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如果把研究重点转到资产方,就可以把汇率模型转变为资产市场模型。模型论述的是不是因为汇率的变动,而是因为信心的变动决定企业能否得到融资,从而得到盈余,并进一步对产出造成影响。 克鲁格曼在第三代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跳跃,即把企业1期相对于0期的盈余的价格 q转化为托宾 q,从而实现汇率危机模型向资产危机模型的转变。托宾 q可以被视为是衡量股票市场泡沫程度的一个指标,为了把它扩展到其他资产市场领域,又遵循克鲁格曼的方法和逻辑,在克鲁格曼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又一次大胆而合理的跳跃,提出克鲁格曼模型中的托宾 q可以转换为任意一个资产市场的q,也就是任意资产的资产价值/重置成本,即任意一个资产市场的资产泡沫程度,作为资产危机模型的核心变量,从而实现货币危机模型向资产危机模型的彻底转变。至此,完成了对第四代金融危机模型的初步构建工作。 在最后,探讨了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对中国的启示。首先在前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政策含义:重视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防止资产市场泡沫、对衍生产品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加强监管。结合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发现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资产泡沫问题(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对中国的资产市场泡沫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和分析,提出中国的资产泡沫必须得到良好控制,否则将引发严重后果。最后,吸取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在技术层面上的教训,提出对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盲目扩张,并要切实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论文采取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创新之处比较多。首先,运用三代金融危机理论、有效市场假说以及行为金融学理论对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成因、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具有独创性,既拓宽了这些理论的应用空间,也证明了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其次是在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的探索方面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在克鲁格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次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实践进行分析,提炼出应当包含在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当中的观点,并对克鲁格曼提出的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尤其是实现了模型核心变量的转变,拓展和推进了金融危机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使克鲁格曼的初步的资产危机模型成为适用于所有资产市场危机的理论模型。此外,对于行为金融学在研究新的危机扩散模式中的作用也做了一些探讨。 在第六章中,作者对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上升做了一个实证分析,证明了在危机发生时波动溢出有明显增强的表现,这是与历次金融危机都相似的。 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作者分析了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启示以及第四代金融危机理论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提出了中国如何避免资产危机、避免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