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刺激下,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风险决策的差异。比较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抑郁症患者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间的关系。方法诱发快乐情绪的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例,诱发悲伤情绪的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不经情绪诱发(自然情绪)的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各组之间一般资料无差异。诱发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被试在情绪诱发实验结束后进行风险决策能力测试;自然情绪被试不进行情绪诱发实验,直接进行风险决策能力测试。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被试情绪诱发效果和执行风险决策的差异;另外对抑郁症患者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抑郁症患者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间的关系。结果1、诱发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下,抑郁症患者组被试和正常对照组被试情绪诱发强度比较。两组组间比较:在快乐情绪刺激下,正常对照组被试比抑郁症患者组被试表现为情绪诱发强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悲伤情绪刺激下,抑郁症患者组被试比正常对照组被试表现出情绪强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抑郁症患者组被试在悲伤情绪刺激下情绪强度比快乐情绪刺激下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被试在快乐情绪刺激下情绪强度比悲伤情绪刺激下高,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决策频率比较如下:(1)在自然情绪下,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风险决策频率比较:两组组间比较,抑郁症患者组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比正常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抑郁症患者组的惩罚后风险比奖赏后风险选择的频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的惩罚后风险比奖赏后风险选择的频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情绪刺激下风险决策频率比较:与自然情绪下比较,被试在快乐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均值虽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情绪下比较,抑郁症患者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对照组被试在不同情绪刺激下风险决策比较:与自然情绪下比较,被试在快乐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情绪下比较,被试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均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肝郁脾虚证(19例)占32%、肝郁气滞证(16例)占27%、心脾两虚证(14例)占23%、肝肾阴虚证(8例)占13%及其他证型(3例)占5%。4、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比较,结果如下:(1) HAMD总分比较:方差分析得(F=3.58,P<0.05),进行LSD比较,肝肾阴虚证总分高于肝郁气滞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因子分1焦虑/躯体化:方差分析得(F=3.71,P<0.05),进行LSD比较,心脾两虚证的分数高于肝郁气滞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因子分2体重减轻:方差分析得(F=4.28,P<0.05),进行LSD比较,肝郁脾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因子分3认知障碍:方差分析得(F=3.93,P<0.05),进行LSD比较,肝肾阴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因子分4阻滞:方差分析得(F=4.43,P<0.05),进行LSD比较,肝肾阴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因子分5睡眠障碍:方差分析得(F=2.65,P>0.05),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抑郁症患者对快乐情绪、奖赏反馈刺激较迟钝,对悲伤情绪、惩罚反馈刺激高度敏感;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规避风险,尤其是在悲伤情绪、惩罚反馈刺激下。2、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常见类型中所占比例较大者为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和心脾两虚证。3、肝肾阴虚证HAMD总分比肝郁气滞证高,其中认知障碍和阻滞两因子较高;心脾两虚证患者比肝郁气滞证患者焦虑/躯体化明显;肝郁脾虚证和心脾两虚证患者比肝郁气滞患者体重减轻明显;各证型在睡眠障碍因子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