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 : 79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服饰位居衣、食、住、行之首,既体现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又折射出时代的精神文化风貌。服饰是时代之镜,文化之表征,服饰的发展与演进,始终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连。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服饰历经剧烈的变迁。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民主革命风起云涌,封建社会的衣冠之治随之解体,中国服饰的发展由古典时期开始转入现代化时期。轻便合体的西式服装,逐渐替代传统的宽袍大袖;中山装与旗袍,以其中西合璧的风范成为流行的经典。新中国成立后,服饰的发展朝向革命化和素朴化方向演进,中山装与列宁装象征革命和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服饰。文革时期,服饰沦为纯粹的政治符号,传统的长袍、马褂和西式服装,被列入“四旧”范畴,受到激烈批判,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绿军装在服饰舞台上“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发展走出文革的禁锢,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风貌,伴随服饰的西化与全球化,传统服饰有所复兴,中国服饰文化开始走向自觉。 20世纪以来中国服饰的变迁,遵循服饰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有着观念、审美、心理的内部动因。服饰行为的背后潜藏着服饰观念,对美的追求则是服饰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从众和异众的社会心理又促动着服饰的流行变迁。服饰变迁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思潮、文化交流、民俗传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新的社会思潮往往导致服饰的革新,文化交流直接影响服饰变迁,风俗的变更必然带来服饰民俗的变化。 服饰是文化的象征符号。牛仔服随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而来;唐装复兴于繁荣的新世纪之初。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服装,提供了文化变迁的最好注解。当今时代的文化变迁,并非简单地朝向西化和现代化,而是伴随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迈向文化自觉,迈向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重新认同。
其他文献
<正>香港导演在北上的征途中,为了克服水土不服的缺陷,改造自身的文化基因,他们普遍的做法是:将自身的经验和技巧与内地的社会问题进行对接,并对问题进行类型化的移植与整合
<正>上好课难,评好课更难。读罢王木春老师《一次追悔莫及的评课》,这种感受更加强烈。王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他的评课虽以语文学科作为案例,但由于学科是相通的,从他的"追悔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将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汽车产业必然要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包括国内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高阶次、多变量、严重不稳定和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由于它的行为与火箭飞行以及两足机器人行走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正>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解读《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大规模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高等教育教学和学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般体积都很大,而且由于施工和结构上的需要,常常是大块浇筑。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化硬结过程中,会发生数量可观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几天内,内部温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民族电影为研究对象,从题材、类型和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指出这一阶段的少数民族电影在创作上呈现出多元的题材选择、商业类型化的包装以及在电影文化
合唱音乐在电影中具有渲染情感、表现和提高电影审美水平的作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通过对合唱艺术的完美运用,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教育故事。这部电影和音乐
伪造货币罪是指行为人仿照真货币的图案、色彩、外形等特征制造假货币,并意图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严重妨碍我国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伪造货币罪严重侵犯了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制度
作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其建立和发展几经起伏,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抗日战争时期至1955年)、形成(1955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发展与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