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反日运动研究(1927-1937)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tity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伴随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实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中国民众掀起的反日运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帝爱国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中日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也是中国民众反对外侮的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本文以1927—1937年中国的反日运动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这一时段反日运动的概况。该运动始发于1927年日本首次出兵山东,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达到高潮,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出现了转折,1933年后若断若续的延展,并逐渐向抗日运动转变。反日运动的发生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积累—刺激—应激反应”的过程,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的突显。1927—1937年的反日运动以抵制日货为主要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将反日情绪扩散到普通民众中。运动的参与者呈现复杂性,一方面表现为参与对象结构的多层次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同主体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1927—1937年的反日运动的参与结构包括领导力量和参与民众,领导力量主要是国民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共产党,参与民众主要由商界、学界及其他民众构成。其中,不少个人和社会组织对运动的贡献都是自己原来行业或职业活动的某种延伸,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不同特性的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反日行为也是其心理特征的体现。反日运动中建立的各种组织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使得运动呈现组织化、规范化的特点,运动中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将个人的反日行为纳入到相同的固定模式中,使运动从无序走向有序。1927—1937年的反日运动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日本在华资产阶级遭受损失,中日贸易也呈现下降趋势,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取缔该运动。运动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一些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运动的发生、发展对政府外交又或多或少有影响。一方面,这种不断发展并获得广泛“民意”的运动常常被国民党利用,作为对日交涉的外交后盾。另一方面,这一民族主义爱国运动有时也会给中日双方外交上带来一定的压力。最终,日本政府加快其侵略步伐,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而中国的反日情绪则在历次的反日运动中逐渐汇合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他文献
臣民意识与公民意识相互激荡,共存于现代社会。厚重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是浓厚的臣民意识。诚然,从法律上讲,臣民概念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臣民意识却深深地嵌入我国部分社
详细分析了实行供热计量改革后的变流量热水供热系统的工况,论述了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动态水力平衡的机理和功能,设置后可达到节约能源和提高采暖品质,并提出了选型方法和注意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相关国内文献,大多集中在检验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对如何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具体机理较少涉及。本文认为,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主要原因
细读《史记自序》及《报任安书》,考查汉代郎官之来源,得出司马迁仕为郎中大致在汉武帝元狩三年至元鼎五年间;其出仕则是由于父任,或是由于传其家业。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进行初步探讨,将药学各专业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能力。从指导思想、实验内容、教学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新创企业获取知识的关键影响因素,从源头上探究新企业获取知识资源的原动力。根据中国创业活动实践,本研究构建了投机导向(技术投机导向和市场投机导向)、
1927—1937年安徽省农村土地整理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倡导土地整理的背景下进行的。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实现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理想,同时改善农村混乱
本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阐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从资源量和经济性2个方面评价秸秆综合利用效益,旨在推进秸秆气化产业发展,推动农村节能减排,建立资源节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Web相关技术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而任何一个有吸引力的Web程序中都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是图形。但是,随着Web程序的复杂度不断提高,传统的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块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在实际的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