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缓慢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逐渐打破了河北地区固有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转型带来的变化必定在河北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上有所体现。本文利用近代以来的河北地方志和民国期间的调查资料,以20世纪30年代为重点对近代以来河北农民消费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河北普通农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一般状况。30年代河北农民基本的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服饰、住房、燃料等。饮食方面,多以粗粮为主食;副食以蔬菜、豆类为主,肉类、蛋类和水果消费量很少;调味品的消费以油、盐为主,但总体的消费量也很少。服饰方面,衣服大多由农家自织粗布制成,被褥很少更换和使用。住房方面,以土房为主,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住房,但卫生条件极差。燃料使用量很少,以照明和取暖为主。其次,分析了河北农民家庭世俗礼仪活动和生活改进方面的消费。世俗礼仪活动的消费主要来自婚丧嫁娶、娱乐、人际交往的费用,婚丧的消费对于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农民日常生活中娱乐活动的和人际交往的花费往往较少。生活改进的消费主要来自教育、卫生和奢侈品的费用,传统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导致农民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轻视,奢侈品的消费取决于农民的消费习惯和经济条件。最后,对河北农民家庭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的分析。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河北农民的生存资料消费占了绝大部分。根据恩格尔系数的相关标准,通过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可知,河北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属于绝对贫困型。此外,对河北农民家庭收入状况进行了分析。河北农民家庭年收入甚低,有限的收入决定了普通农民家庭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消费。总之,近代以来河北农民的生活虽然有了些细微的改进,但远不足撼动其结构性的绝对贫困状态,河北地区的农业经济仍然是是典型的“糊口型经济”。时至今日,如何提高农民消费和生活水平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