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研究的一个基本论题,在课程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人们不断对基于科学管理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现代课程评价进行反思与批判。在课程领域,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课程研究范式逐渐从同质性的“程序开发”转向异质性的“多元理解”,课程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文化语境。人们开始运用多元、开放的后现代思维对课程评价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而目前关于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研究较为零散、琐碎。因此,对后现代课程评价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后现代课程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按照“如何理解后现代课程评价——如何进行后现代课程评价——后现代课程评价带来了什么”的逻辑思路,对后现代课程评价的意蕴、发展、理念、策略和启示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包括后现代课程评价问题的提出,当前关于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部分阐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课程评价、现代课程评价和后现代课程评价;论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对评价目的与功能、评价标准与主体以及评价方法的意义。第二部分梳理了后现代课程评价发展的两个主要时期,分别是兴起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兴起时期又分为酝酿阶段、产生与发展阶段。第三部分论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的三个主要理念,分别是以人为本,面向发展;尊重差异,倡导多元;民主平等,协商对话。第四部分探讨了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四个策略,分别是注重评价内容的有机性;实行多元流变的弹性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商评价机制;倡导多元化的质性评价方法。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对课程评价研究、课程评价实践和学生发展的启示,具体内容为重视课程评价的反思研究;倡导多元化课程评价实践;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结束语部分主要对前面六部分关于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研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反思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可能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