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消除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得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汇集,而且相对较高的非农收入以及城镇更为完善的城市建设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尤其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虽然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使农户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显著提高,并且逐渐消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尴尬,但是就目前看来,由于务农主要生产力的大批流失,即高业务能力劳动力发生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受到了巨大考验。近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积极推行中,而农机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人畜力劳动,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农户家庭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行为直接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全面开展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分析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我国从传统农业加速转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仙桃市的277户微观调研数据,通过对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概况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利用probit和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来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决策的影响,并对劳动力转移模式进一步细分,基于劳动力转移的同质性(家庭劳动力是否发生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的异质性(家庭劳动力是否发生本地转移或异地转移)两个视角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家庭劳动力转移以及异地转移对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割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本地转移对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割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的影响均不显著;(2)户主年龄以及地块数量对耕地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务农主要生产力是否为女性对耕地环节、收割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耕地面积对对耕地环节、播种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是否有人接受过农技培训对耕地环节、收割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为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保证农业产出,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促进农户规模化种植、因地制宜,主攻本地优势农产品、抓住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短板”,进行政策倾斜、建立农机服务交易信息平台,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发展、重视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做好硬件储备。